-集中输出第二周(一)
离开学校后,我最担心自己的,是坠入学生时代后的堕落深渊,也就是:上班&吃喝玩乐的循环。上班和吃喝玩乐都是应该的,尤其是前者,将会占用到我们1/3甚至2/3的时间,最担心的其实是不再学习。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已!”最近才搞明白,生涯,就是自己有限的人生,人生路上又无数诱惑,更有无数抉择。提前规划,就是搞清楚要去哪儿,怎么去,然后践行。而搞清这个道理,是因为邂逅了《超级个体》。
古少侠曾来我们学校讲座,之后又因为缘分订阅了他的《超级个体》专栏,其中干货太多,下面的部分是我目前来的四个最大收获。前三点是对我思维极有启迪的三个方法论集合,第四点是我用过后,感觉对提高效能极有帮助的一个工具(核心方法和工具来源于《超级个体》,转述文字属于本人):
一、输出是自我的验证,践行是改变的抵达
不知我们有没有过一种体会:很多好文章,人人心中有却个个笔下无;很多大道理,人人都懂,但就是自己说不好,也做不到。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么,如何让自己“知道”呢?这个方法或许适用于所有人: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写出来,或转述给朋友们,经过这一番对自己的考察,就能知晓了。但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尤其是跨出第一步的时候。
对于之前的我来说,写出一篇文章已实属难得,却还必须将其交给外界审阅,就好似把自己一直隐藏极好的胎记示众般羞人。可是,只有发表才是吸收知识、提炼思想的绝佳办法。学习到的知识和思想,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吸收来的,都只是模模糊糊、零零碎碎,算不得真正是自己的东西。我们非得把它们排列组合,做一番手脚,或提炼、或引用、或讨论、或说明,总之要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并能够转述出来,方才真正算作自己的。所以古少侠一直强调践行。现在,写点东西,已成了我休闲时间里的最大乐趣之一,写得好不好,自然需要外界的反馈,而写得开不开心,我却了然于胸。
二、断舍离的心法与应用场景
可能断舍离在我们看来是比较酷的一种做法,但其实当我们的心量扩大后,它只是让我们轻装上阵,洒脱生活的一个极小改变。断舍离并不是归纳和整理,而是真的舍弃不要了,因为我们房间中的垃圾再怎么整理,它也还是垃圾;用不上的物品,再如何高价值,也只能被摆放。
1.
以前我总喜欢囤货,一次性会买很多东西,这样让我感觉有安全感和满足感。可是,一天接一天,这些本来很有价值的东西逐渐沦为杂物甚至垃圾,而新的购物欲望又产生了。
现在买东西先看是不是刚需,会问自己:我是现在必须用到,还是一个月内可能用到,还是半年之内可能用到?学会“断舍离”,是让心智变得成熟。其实实现财务自由或许也不是那么难,只要扩大自己的心量,理性看待自己的需求就好。因为真正财务自由的人,会任由喜欢的商品静静躺在货架上,而不急于占有它。某宝、某东不过是我们的私人管家,世界各地的商店都是我们的仓库,他们提供着永远免费保管的服务,而且当我们有刚需的时候,很方便就能获取。不仅小商品,还有中国所有的楼盘,以及全世界所有的景点。
断舍离,就是一种万物皆为我用的感觉。
2.
知识也是需要清理的。只有自认贫乏,方才肯死心塌地的学。我以前不仅喜欢囤货,还喜欢收藏各种资料和知识,以为总有一天用得上。我曾一口气买七十多本书,我百度云里有299个G的内容(别想歪了),印象笔记里有14个G的资料,微信里收藏了N条干货。这些知识如果都转换成纸质书籍,我估计能堆满大英博物馆,以我现在的效率,一辈子也看不完。
最终我只带了10本书来北京,现在每周都会用两个小时删除收藏的库存。然后我发现,原来自己被这种虚无的得到感蒙蔽已久——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收藏”很容易成为一种精神鸦片,霍达笔下的韩子奇,就是最终被他所收藏的玉给埋葬,而我呢?收藏完各种东西后感受什么都“知道”了,难免蹉跎自误。收藏即埋葬,大部分知识只是欲望的一种投射,并不能真正被自己应用,凡是不为了应用(“应用”而非“有用”),而学的东西,都属于浪费时间。
断舍离,就是一种知愚的精神。
3.
我以前对“朋友”这个概念很模糊,以为人人应该坦诚相待,用赤诚之心交流。可是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性格习惯甚至人的属性就不同。就好像水和火,如果它们直接融合,必有损伤,可若中间加一口铁锅,它们就能做出一盘美味佳肴。有着共同经历、默契和价值观的,是死党,那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给予无限的信任就好,因为他好也是自己好。有着愉快合作以及美好回忆的伙伴,是好朋友,大家知根知底,偶尔吐槽,一起吃喝玩乐,畅叙幽怀,还能置换资源,相互帮扶,也很难得。而更多的是成百上千不断邂逅的人,大家自由协作,为着共同目标把事情办好,然后各自回归,互不干扰,也值得感恩。最怕的是以A标准要求B类人,最后生出各种各样古怪的事情和情绪。断舍离,就是舍弃这种不合理的的要求,毕竟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和”,而非“伤”。
断舍离,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总结一下,“断舍离”的真正内涵其实是扩大心量,它不是让我们非丢掉多少东西,而是把“欲望”和刚需分来,以及“不舍得”成为“舍得”;也不是将自己的昭告天下,从此卑微前行,而是从“我什么都知道”变为“我有很多都不知道”,从“智慧”回归“愚昧”;更不是从此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朋友,而是在待人接物上要有更好的尺度和分寸。
以上这些,是我应用到“断舍离”的一些场景,以及自己心态上的一些变化。
三、整合碎片化时间,提高效能的方法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篇学习笔记和心得(详情:整合碎片化时间,提高效能的几个方法——集中输出第一周(一))。之前我会把手头的工作合并同类项,进行“项目制”管理。每个“项目”列一张工作清单,并设置好关键节点、以及对什么结果负责、需要什么时候和谁对接等。这些方法短时间内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状态和效率,但是对于那些长期存在的干扰,我有时还是手足无措,特别是换到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管理好时间,管理好精力,对于生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拓展延伸,都是极为关键的的动作。这段时间好好把自己的时间做了规划,并用辅助工具记录下来,竟然连休息也变得轻松和踏实起来了。那么接下来就说说工具。
四、时间管理工具:“生命之花”
这个工具的详情:生命之花——古典老师推荐的小工具
时间是造成生命的东西,如果时间不值钱,那生命也就不值钱了。我用了一个晚上,把自己最重要的几件事情按照生命之花的原则进行了规划,然后细化到了一个月的每一天当中,最后再根据自己的精力情况,合理地“断舍离”,画出了这样一个轮盘。它重点在于:目标清晰、节奏明确、可执行。这段时间下来,有因为一些“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扰乱了节奏,有些能够在其他时间里弥补回来,而有些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这些事情不会随风消散,而是最终都会出现在我的每月复盘里,作为下一个月生命之花的养料,重新出发,不断生长。
真诚的实践自然产生真诚的思考,以上,便是我这段时间的一个小的回顾总结,包括了学习、思考、实践以及再思考的过程,虽由于方面较多,难以详述,但今后我会保持一定的频率,把自己的学习、思考以及实践都记于笔下。这也纯属于自己出题,自己交卷了。
古少侠说:看见是改变的开始,践行是改变的抵达。胡适先生说: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将有将来的大成功。
人生就是一场冒险,世界始终在窗户外面,若不愿做命运的顺民,那就踏踏实实地践行。我相信,播了种一定会有收获,用了力决不至于白费,虽然不知道是否能成功,但天下不会有白费的努力。佛典里有句话叫“福不唐捐”,我想只要努力,功也必不唐捐。
12.18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