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们一个入职一年后就升级做到评估部主任的同事,毅然决然的辞职了。这让公司领导以及其他同事们都下巴掉地上了。她跟私下跟我很不错,就聊起来为什么辞职,她说在这边她已经没有竞争力了,她还年轻不想过喝茶改改报告的日子。(当时的我是一脸尴尬而又崇拜的表情)相比之下,我是彻底沦陷在舒适区,没有了竞争意识,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着,想到这里突然全身起了鸡皮疙瘩(扎心了)。
想到,我近期听的吴老师的课里说的:没有选择压就没有进化,没有进化就没法拥有那种不可思议的感知和生存能力。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平庸,或者这个人本身平庸,是因为他一直处在一种没有明显选择压的环境里,他能够将就着混着生存---由于不具备明晰的选择压,导致他没办法进化出一种特别的能力。 的确,现在社会分工精细化,很多人不需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所具有的竞争力,也能生存下去。咱们身边有很多类似的环境,那这个时候,“选择压”从哪里来呢?武志红老师曾经有节课程是“竞争,是最好的合作”,里面谈到卓越的人往往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强力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始终不甘于落后别人,而这种竞争意识无形之中驱动着他去寻找“选择压”,并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就像上面说的我的那位同事,她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仔细观察发现,她确实有特殊的生态位,她因为从小家境贫寒的关系,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一直逼迫自己去学习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是要去竞争,争的最好的结果。所以在我们看来那份报告已经很好了,可是她看一眼就能说出这份报告的好几条不足点。所以从她手上出去的项目的报告,在我们看来是完美的。
然而像我,生态位不明晰,一直没有那么强力的竞争意识,觉得生活还过得去,工作压力也还可以,就认为这已经是很好的状态了,用“岁月安好”来麻痹自己的想偷懒的意识。我在想,是否应该为自己选择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才能看到身边的“选择压”的存在,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