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就是书

不知为何,坐在戏院里,听着锣鼓喧天中抑扬顿挫的川剧唱腔,欣赏着活灵活现的木偶戏演绎,富有特色的手影戏表演,逗人捧腹大笑的丑旦表演,还有堪称一绝的变脸吐火,不可抑制地想到去年看的《又见敦煌》。

选择《又见敦煌》时和《丝路花雨》、《敦煌盛典》进行了比较,从网上的评论看,《丝路花雨》被誉为“东方的天鹅湖”,以中国唐朝极盛时期为背景,以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千手观音、敦煌壁画、波斯舞、反弹琵琶、敦煌伎乐天……这些特色元素应有尽有。

《敦煌盛典》是首台大型沙漠实景演出,360度旋转且前后移动观众席,有裸眼3D墙体投影,视觉效果上不错,但人物简单,故事情节不够丰满。

最后因着导演王潮歌,又因为她的其他“印象”和“又见”系列作品,选择了《又见敦煌》,也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演出以敦煌壁画及敦煌历史为主要内容,以情景体验的独特方式,让观演者与古人对话,完成古今穿越,演出形式新,体验度极好。

这次和《蜀风雅韵》一样关注度多的是《芙蓉国粹》,经过比较筛选,我们放弃了科班出身、剧场演出、有空调、舞美超炫、视觉效果震撼的《芙蓉国粹》,选择了在市井里、没有空调、民间人员演出的《蜀风雅韵》。

在古色古香、空气中弥漫着火锅味的琴台路上,在广场舞大妈们充满活力的文化广场内,领一把蒲扇、喝一杯大碗茶、嗑一些瓜子,听着主持人在普通话、四川话和英语中切换主持着,为民间智慧、为蜀地文化传承喝彩露出笑容的同时,想起了那沉重的开头“我从远古大唐向你走来…”,诧异于自己天马行空的思绪,在如此欢快美好的时光里怎会想起《又见敦煌》的情节,不住地驱散,却怎么也驱散不了困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来的路上和女儿进行了讨论,依然无解,想着晚上回去上网找找资料,却敌不过一天的疲惫,昏昏睡去。

早晨醒来,困惑还在心里,又踏上了去往杜甫草堂和博物馆的行程。

中午在四川博物院,在张大千先生的大风堂,却意外有了些许收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更多的了解了大千先生和莫高窟的渊源后,心中的疑虑似乎减轻了一些。也许诚如宣传片里说的,敦煌之行成就了大千先生,大千先生为敦煌增添光彩。有些释然,文化可以传承、借鉴,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交相辉映,也许就是在那快乐的锣鼓声里我感受到了蜀地的风土人情,不自觉想起了另一处的风景和遗韵以及它沉重而又色彩斑斓的过往,同样深陷的体验在那一刹那让内心有了某种触动。

《文化苦旅》里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于我们,更多地行走、更多地阅读了解,方能更好地解决心中的疑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问题。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
    良青良青阅读 8,854评论 2 5
  • 从暑假到寒假的漫长时间里,笛娃整整一个学期没有迈出旅游的脚步。这个从六岁开始跟着我们“走南闯北”的孩子,似乎已经养...
    娜娜_羽橙阅读 4,423评论 1 3
  • 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的,是你走过的路与读过的书。—题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
    别久不成悲H阅读 3,169评论 0 3
  • 今天小子在图书馆补作业的时候,突然又想起那个貌似荒诞不经却又偏偏让我们头疼不已的问题:我们读这么多书,究竟有什么卵...
    小子说阅读 5,496评论 0 2
  • 与你相处的时间真短暂,可却那样的值得珍惜。 和你一起似乎什么都说的不亦乐乎,好像怎么都说不完。 和你一起总觉得会学...
    嘘C橙春0308阅读 1,6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