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啃《穷查理宝典》,作者建议我们要把多元化思维作为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来建构我们的世界观。
具体也要落实到实践中去,对世界保持一个包容的、多元的视角。我们老祖宗有句话说的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用多元思维看待世界,少一些主观臆测,多一些客观分析。相对而言,单一思维则是一种单向的认知角度,单一的认知角度导致只能认知到特定的现实,所以导致了许多认知偏见的现象。
认知偏见就像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的系统漏洞,我们的大脑总在找到最简洁的运算方式,而有简化就一定会有信息的流失。因此,一些看起来像是综合因素判断下做出的决定,也可能只是一些认知偏见。
有个“锚定效应”说的就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它告诉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第一个想法,不要受对方所设“沉锚”的影响,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开拓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如果能把自己训练得更加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够超越很多人了。
作者还提到,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的关键一步是跨学科学习,就是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查理芒格对用单一思维模型思考问题的人,做了一个比喻,他说:“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到精通,就已经很不容易,觉得很满足了。因此,绝大多数人会囿于单个思维模型,总是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他们就像一个拿着铁锤的人,在他们的眼中,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只能用铁锤去解决,这样的人被称为有“铁锤人倾向”的人。
他们在某个领域内表现非常卓越,但就是无法融会贯通,只能在某个固定的职业领域耕耘。他们不太愿意在那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领域花费时间,而是固执地待在原有的“舒适区”。时间长了,他们的认知角度就会变得十分受限,也只会凭借单一思维模式行动做事,甚至常常钻牛角尖,当时代革新时,他们自然也会被抛弃了。
解决方法就是持之以恒的进行跨学科技能的学习,在大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的效果,就是跳出“舒适区”,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
多元思维模型让一个人成为一支队伍,提供一种多元视角和思维框架,决定了我们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