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上的女孩同贵阳街上的女孩穿着一样的衣服,讨论着一样的减肥话题。追捧一样的包包,看一样的韩剧。上海的青年同成都的青年一样喜欢新式的电子产品,甚至有一样的着装。一二线城市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区别。
连同以地方特色为口号的旅游风情街——都是一样的布局,商铺售卖着一样的特产。甚至地产广告都是千篇一律;城乡结合部叫“有着都市的繁华,田园的风光.........”,堆一个土坡,挖一条臭水沟就叫“依山傍水........”。
从成都到上海的火车风光,除了山川变换,所有的建筑都是千篇一律。真叫人心生感慨。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的世界,唯一缺少的就是多样性了。就连追求个性这件事,也被格式化了。(一个人追求与众不同,是个性。但当一群人都渴求与众不同时,与众不同也就与众相同了)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而贫乏的世界。物质的丰富却带来心灵的单一。
夜里,漫步在重庆街上,古色西洋建筑,泛黄的路灯,仿佛到了上海。而上海又有随处可见重庆火锅···,有让人仿佛在重庆一般。我们的城市就在这样的相互模仿中发展,变得丰富,同时,却又变得单一。慢慢地,城市精神也如雾都的雾一般散去,仿佛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尽管她的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是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物中都隐藏着另外一件。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或者在于她能提出迫使你回答的问题,就像底比斯通过斯芬克斯之口提问一样。而在现代的城市已经给出了标准又不容置疑的答复,留下古老回忆的驱壳任人回味与追忆,但追忆终究只是追忆而已!
或许,除了“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之外,人对于过往记忆的根深蒂固,和逝去东西的缅怀,常让人将过往覆盖在现在的东西上,让人觉得熟悉,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而顿生出一种渴望见到新事物的失望来!大概也是原因之一吧!
但是不管怎样说,我们日益富裕有日益贫乏却是不争的事实!焦虑,和担忧的城市病困扰着我们。
旅游似乎是一个好主意,但是,所到之地,又是一样充斥着担忧和焦虑的地方。换句话说;“我们只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而已”而旅行的意义在于;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这样子的旅行有意义吗?
再或者,在这样一个“丰富却贫乏的世界与时代”我们又该如何不让自己格式化呢?去何处找寻那个生命本质里那个独特的自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