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讨论过一个话题,当时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病重,贾琏护送黛玉前去探视,但终究还是殁了,消息传回贾府时,王熙凤和宝玉的反应截然不同,宝玉蹙眉长叹,担心黛玉的身心健康;而凤姐却挺高兴,跟宝玉说“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为什么会不一样?对此,不才浅析了四个原因,即他俩心事不一样、亲疏不一样、贾母在不在身边不一样以及当不当家不一样。主要还是在讲他俩各想各的。
后据浪友“天涯有援”的见解,王熙凤的“高兴”里有“顺宝黛之情”的意思,这就把宝玉与凤姐的“不同之同”体现出来了。我觉得确实有道理,这里就稍展开一下。
听王熙凤笑着说的那句话,是她在获知贾琏一路平安消息一身轻松后对宝玉说的,里面不免带着点调侃的味道,“你林妹妹”这样的称谓,味道实在是太明显了:林黛玉是宝玉你的林妹妹,而不是我们大家的林妹妹;换作现在的说法,那是很有“组CP”的意思的。
同时,除了她作为当家人考虑到了林黛玉自此成了孤儿,以后非长住荣国府不可,她应该也想到了宝玉从此可以与黛玉长久相伴,不用担心她家人来接走她了。
那么凤姐此时(或之前)是否已经考虑到了宝玉和黛玉可能会发展成为情侣并联姻?
我印象中并无这样的直接证据,但是她在主观上愿意“顺其情”则是明显的。
第一,凤姐了解贾母的心意。
对老太太来说,宝玉和黛玉,一个是她的孙子,一个是她的外孙女,且前者是她倚重的贾政的儿子,后者是她心疼的贾敏的女儿,且他俩本身又很可她的心,所以尽管他们都小,远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但是他俩关系和睦,显然是老太太特别乐意看到的;他俩吵架,对老太太来说,就是最不让她“省心”的事了。
凤姐是很了解老太太的,对这位她在贾府最大的靠山,她全力以赴承奉,对老太太虽未明言然而可以体会的倾向,也会把她作为自己的倾向。当然,前提是对自己有好处,至少是无害。
宝黛恋正是如此。
第二,凤姐明白自己的处境。
王熙凤(和她的丈夫贾琏)能成为荣国府的管理者,除了她来自“四大家族”的王家和个人能力突出,更靠贾母和王夫人的支持;而之所以支持她,是因为年轻一代里,贾珠早逝,李纨守寡,且是个“菩萨一般的人”,不是管事的料,而宝玉年岁尚幼,同时她也正好能平衡大房二房的权势。
不然,她或许只能在荣国府大房施展自己的手脚,还要受到婆婆邢夫人的束缚。事实上,邢夫人本就早有怨言,说凤姐只会拍二房的马屁,不把她这个婆婆放在眼里。
所以说,凤姐是有很大危机感的,宝玉现在还小,但总要长大的,总要主事的;当然,从宝玉的性格来看,不像是很会管事的人,或者说,像他父亲贾政一样,以外务为主; 但是他长大了得娶妻啊,如果妻子是个厉害角色,比如薛宝钗这样的,荣国府还需要她凤姐来管吗?
所以宝玉以后与谁成婚,将直接影响到王熙凤的位置。
这个阶段大概还谈不到宝玉与黛玉、宝钗之间的三角关系,但这并不影响凤姐把她们作为可能的对象进行非正式的比较考察。毕竟,大户人家选择联姻对象,范围其实也并不太大。
考察的结果,我想我们可以明确,如果是在黛玉与宝钗之间选一位的话,凤姐应该会选黛玉。不仅因为黛玉更受老太太宠爱,更因为黛玉的个性不像是个爱管事的,或者说爱算计的。她聪明伶俐,但喜乐悲愁都写在脸上,这样的人相处起来不能言语随意,但其实可以很轻松,因为只要避免“刺激”到她就行了。
而薛宝钗同样聪明伶俐,却胸有城府,轻易不发表什么看法,与这样的人相处,掌握不了真实的想法。
很难说这两种类型的人哪种更好。但显然,对本身就归属第二类的凤姐来说,如果让她选择一个“共事”对象,那基本上会是林黛玉。
因为如果是薛宝钗,她很可能连“共事”的机会也丢掉了。
事实上,据续书,宝玉迎娶宝钗后不久,王熙凤果然去职回大房去了。
毕竟,论管事才能,薛宝钗是不逊于王熙凤的,甚至能够做到更圆融些。
而假如是林黛玉,或许就是另外一种情形。按黛玉的个性,固然不会继续沉溺于诗书,却也不会大权独揽,凤姐也就还有机会延续其权位,至少可以做到分庭抗礼。
从这个角度看,王熙凤是真希望林黛玉从些就住在荣国府的。
第三,王熙凤真心喜爱宝黛。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大人们特别欣赏的。
比如前期在冬奥会期间大放异彩的谷爱凌、苏翊鸣,隋文静、韩聪等等运动员,网上很多声音希望他们能“在一起”,因为他们打小友爱,然后一起努力,赢得成功,特别纯粹,特别励志,特别符合人们对“金童玉女”的期待。
毕竟,那恐怕是每个人心里美好的梦。
《红楼梦》里也是这样的。王熙凤对宝玉和黛玉也有着这样的目光。
毕竟除了女强人光环,凤姐也是一个有感情的女人。你看她对贾琏,从离别时的思念就可见是有爱情的,只可惜太“女霸总”了,搞得贾琏“只想逃”。
在宝黛组合不仅无害,甚至对她有好处的情况下,凤姐是真心祝福他俩“好好的”,并乐意为他俩好提供条件。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觉得妥否?欢迎讨论!
此处所有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不论深浅,只求用心。望朋友们评、赞、藏、转,不吝支持,让更多的朋友看到“陈想书语”,公号陈想书语,敬请关注。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