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电影《少年的你》,瞬间被拉回了高中的时代,虽然只是校园事件的一个缩影,可是我高中那时确实存在很多打架现象,尤其是一些落后的高中尤为严重,他们不是为了考上大学,而是为了能够完成高中毕业拿到文凭,这样进入社会会好很多,不是不想考好大学而是差距太大而放弃了。
高中时期大家还都比较单纯,除了学习很少接触社会上的事情,所以一般受到外界的干扰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电影里刻意刻画女主角受到欺凌,内心依然强大,似乎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应该很多学生做不到,我自认为做不到那样。可能近些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校园暴力也逐渐减少,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毕竟学校是独立社会在的一片学习的净土,同时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好的学习氛围还是很重要的。
在我的记忆中,高中是平和而美好的,同学关系也是很融洽,虽然学习后来有所下滑,可能和自己努力和智力有关吧,那时学习从来没认真总结过,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现在觉得那时心理并不成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做事的原则性,仿佛一切都是跟着老师走,不管自己的进度是否跟的上,就这样一路下来,很多东西还是不够全面和熟练,进而明白的地方明白了,不明白的还是模糊。我现在发现自己有一个特点,就是看过的电影、书籍等很少去看第二遍,因为觉得看过了知道了不必要去再去看,现在忽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错觉,似乎很多东西都是停留在第一遍上面,难道我一次就把东西完全搞懂和理解了么,当然不是,只是自我心理浮躁罢了,这样必受其害。当时班主任说每年看一次教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新的东西,现在才对那句话有所理解,确实很多东西我们需要重复才能理解和加深的。正如,当你的人生经历不同时,你读一些好的书籍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每多读一次,感受也是不一样,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不一样的。
高中只是我们少年学习阶段的一个时期,其实纵观以前,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前人通过生活和学习总结出来的知识,然后我们通过书籍或其他方式学习过来为我们服务,去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和未来,我们不能只专注于此,如果你看向远方,就会不纠结于当下,会想开很多事情,正如我们回忆过去一样,一切都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