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这几天从一个音频节目中听到了一个很特别的创业女性的访谈,她的创业故事非常励志,也非常有趣,整理出来,作为今天的日更练笔吧。
节目中她被称为霞姐,真名叫刘霞,在互联网上几乎搜索不到关于她的什么信息。然而她有几个社会经历,讲出来一定令人羡慕。她是全球10000创业女性中国地区代表,2009年入选首届全国十佳创业之星前20位,2010年被树立为新时代青年榜样被领导人亲自接见,她的企业做成了清华MBA的案例。
一个如此成功的女性,一定会有什么了不起的背景吧?其实并没有。
霞姐是山东人,94年毕业于西北纺织学院,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这样的简历足够平凡与普通吧。说起为什么会创业,霞姐给出了两个理由:1、上班工资不够花,到下半月吃方便面都得借钱买。2、不喜欢固定时间上下班,喜欢折腾,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上班没多久,霞姐开始了第一次创业,自己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又喜欢这一行,自然从这里开始。但是手上没钱怎么办?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就靠着刷脸,找人借了1500块钱开始创业。然后总得有个地方吧,钱太少,只能是求爷爷告奶奶,找了个租金最低的地方。
摊子扎下了,但是刚开始即没什么名气,又没什么资源,顾客也少,根本赚不着钱。开始时想的是很好的,要给顾客定制设计服装,这个定位相对高端,但是真正开始做才发现,看得太高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时候连吃方便面的钱都没了。
也许人被逼到一定的份儿上,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了,霞姐就是这样。硬逼着自己给每一个顾客做出最好的设计,慢慢就得到了一些顾客的认可,生意一点点有了转机。霞姐开玩笑说,自己的好身材就是那个时候饿出来的,被动减肥法真的很不错。
霞姐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开始了起步,吃饭的问题不再是问题。当她服务好了个人客户以后,有些个人企业主也开始找她为企业定制服装,就有了团体客户订单,有了这些订单后,赚钱就比较简单了。
霞姐的企业在当地发展得很好,于是有了更大的舞台,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包括政界、商界等等,很多省、市级的文化节都找她作为首席设计师。
照理说,这已经算是很成功的创业女性代表了吧,如果仅止于此,那霞姐也就不是霞姐了。
霞姐说自己是个很”二“的人,原话是:““我这种人吧,就是犯践,践到了一定的程度,一旦安稳日子过久了,就开始烦躁,开始发腻,总想得瑟点事儿!”从霞姐说话的语气,明显带着山东人的那种质朴与豪放。
正在她在安稳日子里快感觉到乏味的时候,机会来了。一次偶然事件,让霞姐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事情起源于山东省的一个大型服装活动,规格很高,省市级领导都有参加。赞助商为了展示自己的产品,专门从意大利请了一些男模。
结果到了现场的时候,这些男模不愿意穿在我们看起来非常高端的鞋子上场。霞姐当时不能理解,非常愤怒,暴跳如雷。后来经过了解询问,原来是因为外国模特在这种正式场合,穿正装的时候,应该是配线缝、手工制作的皮鞋。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手工布鞋,千层底儿地印。高档的手工定制皮鞋都是纯牛皮底,很有弹性,穿着舒适,这才是他们所认为的高端,配得上正装的鞋子。
这事让霞姐受了”刺激“,她在想,做为服装设计师,应该是起在时尚行业前沿的人,成为时尚教主,时尚总监,可是自己对于国际时尚的理解还差得很远,这怎么能行呢?如果自己不能理解,怎么能给客户提供最好的回报呢?她要给中国男人做这样的时尚定制鞋。
然而一时冲动是无法带来成功的,隔行如隔山,转做男鞋两年多,没看到一点成效,前面赚到的钱倒是花进去了不少。就像她第一次创业一样,她觉得只要我想做这件事,想尽办法一定能做成,参考书买了很多,据说是加长金杯车可以拉一车。
可是在山东,距离真正的时尚还是有点远的,做出的产品也卖不上价钱。霞姐决定去北京,想法也很简单,去离时尚最近的地方,国际化大都市,至少目标客户肯定是有的吧。
按照她做事情的风格,这次依然是All IN,卖了房子、卖了车、带着核心团队的人以及一车子书,毅然来到了北京。当然这样的决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包括父母亲人,当时几乎是众叛亲离的感觉。
以前在山东发展得很好,还有很多的人脉资源,现在到了北京,谁也不认识,那甚至是她第一次到北京城,等到把团队食住安置好,自己兜里只剩下4块钱。可当归不敢让父母知道自己困境,怕他们担心,也不敢跟团队讲这些,只能自己承受。
更倒霉的事儿还在后面,因为房租的问题,等到事情都安排好了以后,房东说下个月要涨钱,而且涨得出乎意料,因为没钱了,只能搬家,还要赔违约金。
等到东西装到了车上以后,下一步去哪儿都不知道了。当时她特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但是不敢,怕影响团队。司机问去哪儿,她也不知道,就说“进城吧”,车子从顺义慢慢往城里开,晚上在哪儿睡都是个问题。
路上看着旁边的小面馆就想,什么时候能有钱在这样的面馆吃碗面啊。然而,就像霞姐说的,老天饿不死傻鸟。就是茫然无措的路上,转机戏剧性地出现了。
车子从顺义出来,向着北京城里开去,走到城乡结合部的时候,绝望的心情一直在霞姐心中蔓延,突然手机响了。
原来是之前接触过的一个朋友,朋友的朋友在北京,她跟她的朋友说刘霞去北京了,她特别感兴趣,说她这儿有一大堆的房子,没有有人看管,他要去看管了话,可以省了看管费、物业费......
这也许就是天无绝人之路的真实写照吧,一通电话,改写了霞姐第二次创业的发展轨迹,一行人从顺义就到了中关村了。
虽然过了住处这一关,但钱依然是问题,霞姐有段时间只能是办了张信用卡,靠着透支信用卡维持生活。那时候太难了,北京的春天风沙大,气候又干燥,风吹到脸上象有小针扎一样,可是连擦脸油都没有钱买,只能忍着。
有一天,心情实在太难受了,就问楼下的一个小姑娘说附近有什么地方噪音比较大,可以大声阅读的时候不会打扰到别人,小姑娘真是以为她是爱阅读,就告诉她可以到中关村附近环路的天桥上。其实她当时就是想找个地方哭一下。于是一个人来到天桥,旁若无人地大哭。等到情绪调节过来了,回去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
或许是这样傻傻的坚持,终于感动了老天,霞姐不断地跟她认识的所有人,朋友也好,客户也好,讲她的想法,她要做一件什么事情。有人不理解 ,也有人觉得,不错,小姑娘挺有想法的。就做个顺水人情,把一些人际关系介绍给她。
她发现有这处高端定制需求的客户,其实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圈子,从一个客户开始,觉得好了就会推荐给圈子里别的人,就这样从一个点到一个面,开始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包括很多名人、明星都成了她的客户,在第二次创意的生意有了起色后,她依然没有停止折腾,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了中国公益最好的皮具企业。即使如此,她的公司连个网站都没有。
她是这么解释的:这些高端定制需求的客户,对于个性和隐私都是有要求的,她不希望把给别人定制过的东西放到网上,其它人看到后可能就会选择已经做过的样式,这就脱离了定制的核心,她希望给每个客户真正的量身定制。
这其实就是霞姐一直以来做事的理念,把产品做好,让客户满意,你在做事天在看,只要你的目标定得特别准的话,天无绝人之路。
在北京的第二次创业到这儿也就算成功了吧,可霞姐依然没有停下“折腾”的步伐,因为她觉得自己过不了太平淡的日子,没有那种在路上感觉,没有小期待,也没有小惊恐。
霞姐觉得,女人平时大概花钱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在服装方面了,可这些她自己的公司完全都能解决了,而且是花很少的钱。她想到那种创业时忐忑不安的感觉,于是做创业导师、做公益,做了很多事儿。直到有一天,另一件事激发起了她第三次创业的热情。
一次,在华北电力大学做创业分享,一个小姑娘问:“我也是学设计的,为什么你做得这么好,我现在就这么惨,我从小就喜欢做衣服,给娃娃做衣服,但是父母觉得做裁缝不好,特别没面子,不支持。找很多亲戚来说,后来终于学了服装专业,可一毕业就失业了。”
霞姐也是服装设计的,非常能够体会小姑娘的困境。同时,在她这么多年服装设计和行业的经验看来,在学校学习4年设计,由于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距离真正能够上手设计服装还是有一定距离。可是她有信心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服装设计基础的情况人,通过自己总结的方法,教她在一个星期之内就能掌握设计的技能,只要想做衣服,就能学会。
霞姐想,这位小姑娘因为遇到了她,而向她哭诉自己的境遇。那肯定还有更多有类似想法,但没有机会说出来的,她其实是可以帮助这些人实现梦想的。
于是这成了她想要做的第三件事,想干就行动是霞姐一贯的风格,她当时甚至都没有想过去哪里找到有这样需求的学员。她总说,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就要去做,不要非得有个完美的计划,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东风都没了。
也许当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情,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这件事上的时候,与此相关的机会就会出现。
有一次参加创业女性的一个聚会,发现她们在着装方面不够专业、合体。虽然想当众跟大家讲讲服装穿搭的理念,但场合不适合,于是要了一些她觉得着装不够合体的女企业家的名片。
事后发信息告诉她们有什么问题,没想到的是,她这种简单直接的沟通方式,并未引起这些女企业家们的反感,反而打电话过来要跟她聊一聊。作为女性,尤其是女性企业家,当然希望在不同的场合能够更优雅得体,但是限于不了解相关知识,有时难免尴尬。
经过霞姐的指导,很多人受益,甚至改变了对于服装的理念,因为大多成功的女性企业家是不缺钱的,但是一味地花钱买奢侈品并不能等同于提升品味,其实是花了不少冤枉钱。霞姐意识到,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可能不像这些女企业家一样有钱,但同时渴望美好,渴望穿漂亮的衣服,她完全可以帮她们花最少的钱实现这个目的。
于是霞姐成立了“布梵剪裁俱乐部”专为想要动手做衣服却无路可走,有心学服装搭配却无人指导,有意穿衣扮靓却缺师引路的女生们提升自我的平台。
成立俱乐部的初衷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是因为缺钱,而是单纯地想通过自己微薄之力提升中国女性的着装和审美,痴迷的教大家做衣服。
从兜里只剩4块钱,到成为名人圈中高端服装、鞋子定制的时尚教主,霞姐的创业故事非同凡响,但于她本人看来,只是因为“傻人有傻福”,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