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王畈老屋棚村, 有个90后女子养牛,上过报纸,上了电视,心下有点儿好奇,教过的学生里,叫玉莲的有两三个,都是走出了大山,进了城的。记忆里,都是学习不错,家境也不错的,怎么会是精准扶贫户,还养起了牛呢。
现在90后,谁不是往城里挤,曹玉莲为啥要扎在山里,自讨苦吃,干这个又苦又累的事。
10月25日,雨后初晴,我们驱车到老屋棚村,村里的曹主任听说老师来看学生,很感动,执意要亲自陪我们去访问。山路弯弯,泥路难行,一路陪我的曹主任说,这个女子不简单,本来幸福的一个家庭,几年前被父亲的一场大病拖入了困境。这个打小衣食无忧的娇娇女,不得不放弃沿海的工作,回家照顾父亲,还有高龄的爷爷奶奶和多病的母亲。父亲去年过世了,玉莲一手撑起这个家庭。
身边不少90后孩子,一有空还在打游戏啊,而她已经养了31头牛,还要照顾三个老人。
车到山顶,停在小屋跟前,主人不在,我踏着泥泞四处转悠,屋前屋后,收拾得十分干净,走近牛棚数了数,三十一头牛,果然是真。
玉莲骑着摩托回来了,师生久别相见,都很激动,她说,爷爷奶奶年纪太大,爸爸去年走了,妈妈也有病,实在脱不开身啊,不寻点儿事做不行啊,一大家人要穿衣吃饭,还要看病啊……
师生对坐,望着她湿漉漉的头发,黑里透红脸颊,一双手上缠了胶布,衣服鞋子上溅满的泥巴;听她说这个家这些年遭遇的坎坷艰难,我心里也难受,她也眼圈发红,闪着泪花。
曹主仼是她家常客,他成功经营着一个生态农场。他以专家的口吻,给她讲课了,从养殖技术、市场风险,到精准扶贫产业政策,鼓励她不要怕,不要压力太大,有政府支持,有帮扶单位,有无息货款,有技朮专家,有养殖保险,你又吃得苦下得蛮,只管放手干,怕个啥,有什么事,只管打电话……
曹主任是好村官,他很健谈,也很乐观,给玉莲讲他办家庭农场的曲折经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好在坚持下来,苦尽甘来,打开局面,走上了良性循环。
玉莲同学专心听讲,不断向曹主任提问。这贫寒的小屋里,一时炉火熊熊,笑语声声,曹主任的致富经,讲得很实在很精彩,很有激情,他说有我当顾问,你又是高中生,什么一学就会,你就放下包袱,认真干,只要坚持讲诚信,慢慢做品牌,时间长了,想不赚钱就不可能……
一席话说得玉莲信心满满,疲惫的脸上,散发着青春的光彩。我们虽外行,也听得兴味盎然,感觉生态养殖这路子,虽然困难多,见效慢,却是大路朝天,越走越宽。
我叫玉莲要注意身体,不能操之过急。玉莲说,老师您说我怎么可能不着急,老帐十几万,还有银行贷款,身上压着一座山,万一有闪失,亏大了再翻身就难,有时候想着也吃不下饭,晚上难以入眠。听老人说了,家有千千万,长毛的不算,我又没经验,可是,己经走到这一步,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么多人扶我帮我,我不能退,只有拼命干,把家理顺,把帐还完,希望养牛场走上良性循环……
下山的路上,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命运把艰难和挑战,过早的压在一个90后的双肩,这个女孩,把青春芳华,洒在田间地头,猪栏牛圈,她心中的诗和远方,有谁看见?
发了朋友圈,告诉大家,我的学生在养牛,她有铁的肩膀,强大的内心,31头牛,三位老人,是她生命的重心,作为她老师,我很骄傲,也有点儿心疼,愿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暖这寒门,助我学生走出泥泞,走向幸福人生……
一张师生合影,老师很高兴,学生笑得甜,另一张不好看,全是呆盟的牛脸,发到朋友圈,收获一片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