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个人情绪风暴影响,周五提问训练营的开营错过了,好在今天周末,一切以赶工的方式继续: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个人新认知和体会记录如下:
(一)认知方面
“向内提问”=“正向提问”=“促进被问方看到现实”,第一次接触这个方式,貌似便已经爱上。
在过往的生活里,当情绪出现的时候,我时常会陷入“向内的攻击”,这种攻击可能是深深的自责、后悔、愧疚,可能是暴饮暴食,可能是萎靡不振,终归感受到自己进入的是精力耗损模式。
“向内提问”区别于“引导式提问”。
从思考能量的流向来看,“向内提问"是邀请被问方一起回到当下,立足我们的现实来进行思考,聚焦于问题本身,聚焦于解决问题。
“引导式提问”确不同,“引导式提问”容易让人忽视当下,思维随着我们的引导方向游离,问题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并不适合真正的解决问题。
(二)感受方面
近1.5个小时的讨论,有些疲劳,因为感受到了压力和挑战。今晚抛出来的两个问题,在家庭的生活中都属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过往的认知,以及我所看到的绝大部分的家庭中,唯有时间和空间在缓解,使得风暴逐渐减弱。
1.关于婚姻,面对想离婚的案例;
2.关于婆媳,面对想要婆婆配合孩子去寄宿制学校的案例;
心得回忆到此刻,我出现了混乱,这种问题,是标准的案主的描述吗?
第一个案例很清晰,是想帮助对方正确的看待婚姻,促动她做出合适的举措,从大家的讨论过程里我也感受到逻辑是清晰的。如果由我来提问:
提问1:这种想离婚的念头是第1次出现呢?还是经常?
提问2:离婚念头出现时,我们的身体会有什么条件反射体现出来,比如哪个地方酸痛、抖动......?
提问3:当这种想离婚的念头出现时,我们当下的情绪是怎样的,尝试给它一个命名?比如:失望、愤怒、抱怨、指责....
提问4:想一下,我们的真正需求是“离婚”还是有其它?
第二个案例却感觉问题模糊,不清楚是要替媳妇提问婆婆呢,还是提问媳妇让她回到当下。
期待明天的课程里找到答案。
今日彩蛋收获:
【1、面对婆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搞定老公。你在婆婆面前永远当好人,有事让老公出马。
2、不管是和孩子沟通还是和孩子的爷爷、奶奶沟通,孩子都不适合用来比较,在他们的内心总能找到比孩子更差的托住。正所谓有比较就有伤害。与人沟通,远离伤害必须要远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