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仍就定格在回眸的瞬息;有这样一种智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安稳的岁月静思。
她走过北平的晨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入徐志摩的诗页;她穿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殿。虔诚晚祷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
一个偶然的机会初识她—林徽因。
第一次碰见她是在一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又读《一片阳光》,似乎林徽因并不像一位高高在上的作家,而是一位端庄大方的姐姐。娉娉婷婷的向我们走来,又款款俯下身子,喃喃地聊着天儿。放了假,也会将日子放松下来,偷偷懒,或追逐那一片灿烂的阳光,或追逐那晴朗明媚的四月天。
而“纤纤文中有风骨”来形容她的文章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她热爱阳光,甚至觉得享受阳光是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虽说时光如流水淙淙,如白驹过隙,在太阳底下是一种奢侈,对时间的浪费。但在林微因的笔下,她觉得是一种情绪上的小小旅行。说放任似乎过了一点,但随心所欲一定可以来形容,似乎就是这样的一泄阳光,一片不可捉摸,不可思议流动的而又恬静的瑰宝,让林徽因甚至是我明白了一种重要性,一种闲适的重要性。
深品她的文章,似乎是在品阅人生,思考心灵。
只不过几千字的文章,却可以让人们恍然大悟。只不过几十字的诗歌,却可以让它流芳百世。梦回江南烟雨中,林家有女初成长,在白山黑水,花海记忆,颠沛流离的一生中光芒初绽。
她是否考虑过如此随心的后果?是的,她当然有。似乎人们提倡保护自然有点过了头,认为为自然加上什么特殊的意义是不对的,但山川、草木、禽兽没了人的感觉,人的情感,人的智慧,人的创造,自然里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虽林徽因的主见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或许只是一张孤独的桌,一角寂寞的堂,一只灵巧的镜箱,几声断续鸟啼,便凑成永远同初春静沉的阳光整整复斜地织成一种恬淡,一种闲适,凑成永恒。
她是那一树树的花开,是那万里山千园的春来,是那人间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