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学者、画家。此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担任知县的时候所写的。
“潍县”是今天山东的潍坊,是他工作的地方。“署中”是县令的县政府的办公地点。“画竹”是因为郑板桥特别喜欢画竹子,他画了一个《风竹图》,在图上题了一首诗,这种诗古代叫题画诗。“呈”是呈送。“年伯”是当时的一个说法,有两种解释:一是同一年科考考中的人的长辈叫年伯;二是说自己的父辈当年考中进士,那么自己的父辈同榜的进士也叫年伯。“包”是这个巡抚的姓。这个“大”是个敬称。“中丞”是个职官,在清代是指巡抚一类的官。最后的“括”是他的名字,叫包括。所以郑板桥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包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在官府之中,听见外面的萧萧的竹声,萧萧形容竹声的。“疑是民间疾苦声”,“疑是”,好像我听到的是民间的百姓的呻吟之声。“些小吾曹州县吏”,我们这些地方上的州县小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说这个外面的这些竹子,无论哪一枝哪一叶,都关乎着我的感情。
郑板桥写这首诗的时候,潍县正在闹大灾。怎么解决当时灾民的生活问题呢?他搞基建、搞土建,让老百姓、灾民参加土建,管老百姓的饭,解决了灾民没有粮食吃的问题,所以郑板桥这首诗表达了他非常深切的爱民之情。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爱民之情,情之深,情之切,点点滴滴,描绘出为官一任对百姓的感情。当官当出了感情,那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从古至今以来很少人能达到的。古有海瑞,今有焦裕禄,可这样的官员不能只有零星一般,寥寥无几。只有灿若繁星,这个官场的宇宙才能星光灿烂,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永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