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敲黑板)什么是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起作用。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二,两个简单的例子
例子一:有种冷叫做姥姥冷
A:秋冬交替之际,气温降了几度,姥姥和妈妈争执要不要第二天添衣服。
B1:(姥姥的)小孩抵抗力弱,多穿点没错
B2:(妈妈的)春捂秋冻别急着添衣,让小孩逐渐适应增强抵抗力
姥姥和妈妈的Belief谁对谁错?谁优谁劣?
信念无对错!但是C却不同了:
C1:(姥姥的)第二天不管三七二十一给孩子加上秋裤
C2:(妈妈的)第二天该干嘛干嘛,孩子放学回家再问他冷不冷?需不需要多穿?
例子二:有种不痛快叫自找不痛快
A:老公因公应酬晚归
B1:老公为了家庭,下班还得应酬,挺辛苦的
B2:天天应酬,不陪孩子不陪我,是不是拿应酬做借口呀?
所以:
C1:桌上摆好凉白开,留着门灯
C2:怒气冲冲回来大吵一架
这情形我家真实上演过,你们猜哪种更增进夫妻感情?
三,怎么做?
方法一:看挂图(话说我真想把这幅图挂满房间)
这就是著名的冰山挂图:用来提醒自己你看到的永远只是冰山的一角,而且是显露出来的显而易见的一段。所以我平时看到孩子的“恼人”的行为就是冰山上面露出来的部分,而我们经常忽略的、最需要关注的却是冰山下面那深不可测的大部分—孩子的信念、感受、想法。
当孩子哭泣、发脾气、摔打东西、厌学、不听话时,仅纠正行为显然是粗暴和只有短时效应的。
方法二:深呼吸十秒,自己甄别自己的行为是由什么信念导致的?如果换一种B,结果(C)会是什么?
人生苦短,从知道到做到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