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没有风飞雪舞的冬,湿冷冷的晨雾被突如其来的炮仗声惊得四散窜去,蒙蒙亮的黎明裹挟着淡淡朦胧,这权当作南方冬的意境了。
此时,天南地北、东西飘零的人们总要不约而同地踏上归途,驮着粗陋臃肿的行囊,捧着敝帚自珍的爱意……归心似箭、星夜兼程,恨不得三步并作两步走,两步当作一步行,去拥抱咫尺天涯,盼了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的暖暖的家。
年节里,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乡间的灶台,它是“年味”的坐标原点,似乎过年的一切“快活”都是从那里悠然溢出。尤是各路珍馐还未挪上桌前的那一刹那,伴随露珠儿的青红朴素得让人惊艳,趁着老人们娴熟忙碌的摆弄瞬间,贪吃的顽童总是忍不住偷偷用手掠过一缕炊烟,恰好大人转身碰见,咧着嘴假装嗔怒的一句笑骂,徒留唇齿留香的满足在烟雾缭绕的灶台边永远定格,那是童年记忆里最温馨的幸福。
年,随着正月初八的“开工潮”渐渐熄了“火气”,原本短暂喧腾欢闹的村镇又渐渐恢复了往昔深远的寂静,背井离乡的男女老少不由得又异口同声感叹道:“一年又过去了……”
早在许多年前,“年”已经渐渐失去了“本味儿”,无数七零八零九零后的人,在这佳节聚会上难免相遇,纵然“三岁隔一代”,属实多数情况显得话不投机,认知颇有差异,但对“年味儿渐失”的共识却是出奇的保持高度一致——过年如同久吃不腻的一道菜却吃不出那份汤鲜味美的期待了。
唯独今年,我内心深处的感受却是一反往常,我认为这是我近十年来过得最有“意味儿”最有“声色”的一个好年。因为一些关乎冷暖的回忆让我再一次在人世间的“冰火淬炼”中百炼成钢,因为有心之人有意无意间在锻造鞭策我时,悄然多注入了一些温情,以至于我瞬息之间“百炼钢成绕指柔”,始觉自己真的跨了一轮,长了一岁,翻完年快三十一了……
凡人到了三十岁,无论男女,心思细腻者一定会察觉自己无论是心理还是身理都会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心理,开始喜欢听一些不属于自己但与自己有千丝万缕、难脱干系的父母往事。
今年父母亲过年仍漂异乡,为了不使其形只影单,我与姑姑一家人初一凌晨五点多便驱车踏上了远赴云南的探亲之路。长路漫漫,道路狭长,十几个钟头的车程唯有“摆龙门阵”消磨提神,一些久远的往事在姑姑爽朗的声音中跃动着。
讲到爷爷三兄弟,长子是太祖母与前夫之子,曾经参加过国民党。后夫亡改嫁,诞下次子和爷爷。爷爷为家中幼子,六七十年前百姓无人不穷,爷爷发奋读书,两次考上大学均被“伪军家属”拒之门外,据说爷爷在晚年时常叹息此事,但他并不怪自己的兄长,因为后来爷爷经人提点去读了一个“政审”不太严格的卫校读书,学费就是他大哥给的,乱世之中,人命危浅,人生际遇,着实难料,不管怎样结局也算是兄友弟恭圆满了。
长兄虽同母异父,尚且友爱。没想到我的那位“二公”和“二婆婆”可是个“厉害人物”。在我幼年的记忆中,他们已是风烛残年,走路说话都是颤颤巍巍,咿咿呀呀。悉闻二老在年轻力壮之时,非是易与之辈。姑姑说,我们家就三姊妹,人丁比不上二公一家人,太祖母还算仁慈贤德,经常帮咱家做点力所能及之事。彼时姑姑和二公家的一个女儿一边儿大,看到太祖母抱着姑姑,二公立马脸阴沉起来,指桑骂槐:“XX妹崽儿,快让婆婆抱,一天光抱那家的人……”
说什么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结了婚原来也分“这家那家”。单从爷爷与二公的历历往事看来,所谓亲兄弟血浓于水亦不过如此……当然亲情一事原本难解难分,也不应该一概论之,因人而异罢了!
爷爷一生育有一女二子,姑姑是长女,二爸是长子。按照农村的习俗我应该叫我“二爸”为“大爸”,但因为祖母娘家的一个侄儿,灾荒年生父母、妹妹均被活活饿死,因此过继到爷爷门下,成了我的大爸。虽然是大爸,但其年龄和祖母相差不大。应该在十岁以内,但具体大爸几岁他自己都也搞不清楚,因为父母去世,世上再无人清楚记得他的生辰,有时候想想,这或许算得上人生中少有比之更悲凉的事情了。
因为有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我与大爸的儿子交恶,互不来往多年,纵然是避无可避的碰面也是冷若冰霜,全程零交流。自那以后我便再也没有踏足过大爸的家门,即便是祖母谢世,其屋舍近在咫尺,我上厕所宁肯选择野外,而不愿意多有“叨扰”。
执拗太深便是成见,仿佛一堵门墙,外面的人再怎么使劲儿用力,终究是徒劳无用,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唯有里面的人微微有所触动,轻轻移动门闩便可轻易打开。
姑姑戏谑的吐槽道:“小时候我看电视换个台你大爸要吵,只有你爸爸看电视换来换去都舍不得说一句,宠你爸爸不得了,把你爸爸抱起骑到他脑壳上……”
一段戏谑的语言,一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陈年旧事,却在姑姑轻描淡写的描述中,于我脑海里泛起阵阵涟漪。丰富的情思已然在姑姑诉完最后一个字时,全盘勾勒出那令人动容的温馨画面。瞬息之间伪装多年酷若冰霜的冷漠之心冰消雪融。我又联想到当年邱建明恩师教导我那句学会宽容可以宽容之人的那句至理名言——“有的人只有那个水平,强者自是清风过耳,心如山岗……”奉为圭臬。
恍然大悟,幸而不晚。想大爸只此一生,不识一字,双目不全,父母姊妹饿死街头,他甚至连自己的岁数都不甚清楚,我却要求他圣人都难以完全做到的知礼明仪,待人无分别心,实在是强人所难,求全责备。某种意义上讲,大爸没有义务和责任对我要多好,姑姑的口中的他,曾经是那么的宠爱他的兄弟——我的爸爸。一如《天龙八部》里乔峰对天下英雄所言那样:“这些人虽非乔某所杀,但与乔某所杀无异,你们谁要找我爹报仇的尽管来找我好了……”
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你对我爸爸的好,就算你对我好过了……”
于是我那么多年第一次买了许多礼品,单独开车回到了老家大爸的院子里,热热乎乎叫了一声声“大爸”“大妈”……他们那么留我吃口饭再走,我因为过年时间实在排不开而不得不离开,大妈嘟囔着:“你现在吃不惯我们家的粗饭了……”
二十九岁时的我和二十岁时的我,近十年的人生旅途,千淘万漉,千磨万折,仅仅是锻炼了我的筋骨皮毛,其本质上我并没有任何进取的地方,甚至个别地方些许退步。但三十岁到三十一这一阶段,万般容忍之量似乎解开封印,容可容之人,忍当忍之事,家人必须是应该排在谅解、包容的首位。这就是我厚积薄发到三十岁最大的质变——容人所不容,忍人所不忍,察人所不察,慰人所不慰。
但我对“家人”的定义并非传统意义上仅是血缘关系这一个基础条件,如果仅限于此,那么于我有深恩厚义之人未免心寒齿冷。所谓“家人”必须是同在屋檐下,共避风雨,共担责任,共享阳光,共荣共辱之人。
回顾二零二四年,我农历五月十九先诸友三十,接着彭泓仁农历七月二十五三十,吕凡农历八月十四三十,唐晓锋农历十月初六三十,阿伟农历冬月二十满三十,阿土农历腊月十一三十,谭峰腊月二十七三十。二零二五年农历正月初四老曾亦三十……二零二五年又有好几个老友前前后后三十岁。
忽而一瞬,万千青涩的记忆涌上心头,“走马灯”似的不断在脑海中浮现,一张张照片,一帧帧画面,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突觉衍生出一种陌生的感觉,这种感觉转瞬即逝,清醒的头脑把人的躯体生拉硬拽回现实的世界,人总是要在片刻的动情感慨后接受现实的冷却!
初一开了十五个小时到了云南大理,初二懒懒散散去逛了逛与重庆磁器口并无二致的大理古城,崭新刺鼻的红亮油漆让我丝毫没有嗅到一丝古城应有的“古味儿”,反倒是一群穿着民族服饰拿腔作调的商人身上的铜臭味儿弥漫着整个街道,多待一刻我都觉得近乎窒息。
随即结束大理古城的闲游,与表兄一行人驱车至洱海公园。洱海位于公路侧面,悠悠宽广的水面,一眼望不到边。水平如镜,偶有三五成群的野鸭在水里一动不动,羽毛在刺眼的阳光映照下倍显光泽,若不是其中个别鸭子猛地钻入水中觅食,我倒以为那是工作人员投放的塑料鸭。
洱海名海,却更像是一个湖,放眼望去似乎忘不见丝毫的波澜浪潮,更别说汹涌澎湃的伟岸气魄。宽阔的水面静得冒烟,野鸭凫水似也没能泛起多大水纹,这倒让我产生一丝敬畏——这水的深度,或许就是海的城府与胸襟。古人云“渊深似海”,如此看来,洱海倒也算得上“海”了!
初二仅在大理逗留一日,我便选择在初三吃完午餐选择返回。一来我本性不喜欢山水浪荡,信马周游;加上年节烘托,在大理仅一日便收到诸多老友殷勤邀请,我心中惦念故人故土,我也曾经许下诺言要在一年到头没有开过火的家里为在老家的友人们周到的奉上一餐精心的饭食。
初一从大足出发时,老友阿土早早获悉我的行程,再三打来电话叮嘱我务必要到贵州赫章野马川下道,去他做生意的地方歇脚,并休息一日再走不迟。盛情难却,再者阿土今年选择过年不回家,我与阿土及其父兄略备薄礼,也要及时相赠,我还是很按照阿土的安排过去了。
除夕夜的前一晚上,阿土的店里买了两万多块,过年正是生意火花的时候,我就怕我的到来耽误人家做生意,果不其然,我到后阿土两口子忙前忙后为我们煮饭(当时外面的餐馆都歇业了),本来春节工人走了人手就不够,还要带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以至于店铺上半天根本没有开。
我心中过意不去,吃了饭忙言要走,阿土一定要让我在早已铺好的卧室床上休息个把钟头再走,贵州开往大理还有七八个小时,我依从建议稍微小憩了半个钟头,起身下楼阿土已经把店面铺展开来,又让我儿子侄儿随意选取玩具。儿子选了一个小的遥控飞机,阿土一再让他拿大的,小子谨遵我和妈妈的教诲,做人不可太贪心,于是坚持要了小的,阿土拗他不过有只好退而求其次再多给了儿子一辆汽车,儿子怯怯地望向我,我微微的点了点头……
侄儿脸皮薄,坚持没有要。但阿土爱屋及乌的此番情义可是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时不时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泡上一杯热茶,把这些温暖往事拾掇出来晾晒晾晒,也是很惬意的享受。
初三归途,阿土执意要我再去歇脚,我说什么都不肯,但阿土一再强调他过年给我和老曾买的好酒还在贵州,故意上次没有给我就是等着我回程之时再次相聚,胸口一阵蕴热,此时此刻我有还能再说什么呢?!
返程归途到了贵州已然是晚上十点左右,开车到里阿土店面仅两百米左右之时,正好碰到阿土开车对面驱使而过,我们点头示意,我立马调转车头跟着阿土屁股后头到了一家牛肉餐馆。牛羊肉素来是我所喜,彼时“人困马乏”,我和表哥一家人大快朵颐着新鲜屠宰的牛肉干锅。
阿土再三让我留宿一晚,透过那清澈真诚的眼眸,历数数十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患难友谊,我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了家人才有的“理所当然”,绝非寻常呼朋作友的客套委蛇。彼时我已归心似箭,再者初五我要亲自下厨宴请诸友,许许多多的准备觉得还没有臻至尽善尽美,总想着初三晚早些抵达大足,然后初四睡饱起床,好好再拾掇拾掇卫生,晚上去购买部分食材,一些费火需要提前炖好的菜品初四晚就可以进行烹制了……
考虑到方方面面,我坚持要走,阿土终于放我归还,一大口袋的新拖鞋送到我的车上,原来我在不久前因为在网上购了六双新拖鞋,却因为物流出现了问题而导致货丢了,无奈重买已然不及,阿土说他那有拖鞋,我要付钱,哪怕是成本价阿土坚辞不受,我只好厚着脸把那一大包鞋子提回了家里。
那一晚,到家已然是初四的凌晨五点,坚持洗漱完躺下休息,第二天却很早就醒了。连忙去起身洒扫庭除,洗漱妆容,出门购买食材,初四晚还不敢弗意恩师盛情,抽空去参加了邱老师的年会盛宴。
初五一早又早早起床,一个人终究只有两双手,需要购买的东西又实在太多,只好分批次购买。因为家里一年没有开过火,调料都已经腐坏被我统统扔掉,我打扫卫生这些天里扔掉了十大桶废弃物不止。然后总是买了这样,到家后又想起那样未买……就这样两天前前后后跑了不下六次……
从头天晚上开始忙碌,第二天下午临近五六点,老友们陆陆续续前来,老友凡一直陪我在略显局促的厨房忙碌,老友冬为我剥蒜,一百三十几平米的房屋里,一年到头终于燃起了一丝人间暖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间烟火气。
我不善饮酒,但每逢这样于我而言无比盛大的喜庆聚会,我必满饮一杯,那醺而不醉的奇妙享受,那妙语连珠的打趣逗乐,全然没有一点强人所难的社会习气,名利场中的以势压人。这样的饮酒毫不夸张的觉得可直追古圣先贤,在这个人情世故为第一要务的国度,像我们“老友记”这样一群纯因意气相投、情感契合而一起走过近十年的团结群体,非吾夸口,在我三十年不长不短的生命历程中,绝无仅有!
酒酣饭饱,家中尚有外婆和钟恩师、刘叔叔贤伉俪仁厚长者,我们大家一起在老友云川的专业调动下集体合了一张珍贵的影像,我想这一定是一张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照片,多年以后上面还会有我们不多不少刚好三十岁时最具青春魅力和成熟感性的美好样子!
初六晚老友泓仁安排了“答谢晚宴”;初七中午“老友记”第五届携手共进、荣辱与共联谊会在老友冬的乡村别墅圆满举行;初七晚老友曾不辞劳苦从南充老家驱车到大足来为答谢诸位老友对他生日的祝福与重视。
这一年我们几乎都已跨入或正在跨入“三十”的行列,“三十而立”,我们今时今日遇到的一点困难、取得的一点成绩,到底算“立”还是“未立”?我们众人以最虔诚热烈的掌声让老友曾发表了他的“而立感言”。
我永远知晓他嗓子轻咳,便是要郑重发言的前奏!片刻之前还在各种喧闹的宴会厅瞬息之间鸦雀无声,诸位老友敛声屏气,神色庄严,都以一颗极为尊重的心去友好聆听老友曾的讲话。
“首先感谢‘老友记‘诸位友人的真挚祝福,到场的没到场的,都以各自的形式为我呐喊添彩。我曾杰能够走到今天,取得一点成绩,全靠大家的帮衬……也许大家的关系实在是太过于亲密,以至于我今天喝了酒点酒可能敢于‘口出狂言‘,我从小到大就觉得我与众不同,我就是有一种‘天选之子‘的傲骨,我坚信我一直在通过不同的渠道学习、超越自我,我永远明白我的目标和我想要的未来是什么,在我宣布退休之前我的每一步看似终点的地方都是我下一步的起点,无论我曾某人将来如何飞黄腾达我也绝忘不了喻哥、忘不了在座的诸位老友对我曾杰产生的正向影响……”
慷慨激昂、振聋发聩的一番豪言壮语——铁胆亦有柔情,英雄当怀侠肠。我确信席间任何一人都不会把老曾三十岁的感言当做狂悖之语对待,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老曾还没有读到万卷书,也没有行至万里路,但他一直在兢兢业业地读,一直在昂首阔步地走。
人生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如潮汐因天时而升降,原本无可置喙。但王者自有常人不会出现的非凡际遇,这种际遇的出现必须具备信心、耐心、雄心、仁心和忏悔心的“五心品质”。
仰望友人的春风得意,豪情万丈,实在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洞悉兄弟的困厄,不肯坐视的委婉的指出,人前人后体贴地选择维护,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年诸位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我的特邀嘉宾老友泷,向来喜欢粗犷豪饮的他今年每桌宴席白酒“只此一杯”,一向喜欢“小赌怡情”的他竟然频频无心打牌。
或者这就是“二胎”的魔力,我十分支持饮酒“只此一杯”的“金口玉言”,无论是对友人本身身体有益无害,更是对家庭的责任和暖暖的担当,诸友无不心悦诚服。但对于老友泷年节里对打点小牌都无“兴趣”的表现,作为认识数十年的老友兄弟,我的意识强烈地告诉我,他是被约束太过而导致的无奈之举。
说到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老友泷不敢说在我认识的人当中位列第一,至少也是“前三甲”的行列无疑。据闻老友泷一切工资财务事宜悉数上交,每月固定有一笔零花钱,每笔人情客往的费用须以“申请”。有时候大家哈哈一乐“妻管严”,但是这种潜在的痛苦和某些不可控因素,令人窒息。
男人三十,要得是言行如一的关爱而非心口不一的掌控。相爱的人从来不需要谁控制谁,数十年来我一直觉得老友泷最不快乐的日子一定是结婚后的日子。他历来是一个洒脱豪迈,性格憨直,有英雄侠骨而又善于识人智者。他倔强刚毅的性格里又在很小的时候被他父亲种下了服从的基因,人生中许多大事都是在父亲觉得好的情况下他默认为好。
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服从爱你的人虽然并没有太大错误,但在其过程中逐步丧失教育子女、交往友人、财产安排、人情世故自由化的权利,这无疑对于个人是悲哀的,对于集体是遗憾的。
我们是否考虑到,现实中的人永远都不是在鲁滨逊漂流的荒岛生活,除了一个丈夫的角色,其实一天当中你还有儿子、父亲、兄弟、友朋、师生、上级下属等等角色需要你去竭力扮演,而不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以求苟安的生活态度去求得“清净安宁”,假如一个三十岁的男人总是需要集体中所有人去理解你一个人的处境,久而久之人与人的情感就会淡漠至犹如“新宾”。
纵然如老友曾这样志虑忠纯,慷慨豪迈的侠义之士,也会发自内心吐槽一句:“我不是想要什么,但是……”实话实说,老曾说得对,扪心自问人人都会有这种想法,客观而论,不谈其他人,就说我自己,我肯定也会在某些重大事件中回顾对比,引发共情。但是都是我的兄弟啊,我一生仅此诸位的兄弟,我自己还则罢了,所有的好的坏的都可以弃之不顾,但面对兄弟友朋之间明明细微至极之事,确实是一“正”一“负”,对错分明的细节,我只能通过第三者叙事而让有心有灵者自聆自思。
有我在一天,我就决不允许“老友记”出现任何明明可以自我改进而悄然缝合的裂痕。
如果真的明白我思想核心奥义的友人,他一定洞悉我人生的从一而终的精辟观点: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家庭,恰恰因为家庭至高无上的地位,男人更应该要把能够在精神和物质上竭力辅助自己更好建设自己小家庭的良善友人视为家人,但要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和“物质”不可能同时具备,也没必要同时具备,二者同等重要。拿“老友记”为例,站在不同角度你可以说其中任意一个人强大过另一个人,但客观而论你绝对找不到任意一个人能够强大过另外两个人的组合。你任何一个巅峰王者,底蕴深厚,强得过“喻浩➕曾杰”吗?喻浩纵然有点实力,又强得过“曾杰➕胥垚”吗?曾杰英雄盖世,又怎敢比得了“胥垚➕彭爽”……以此类推,唯有团结一心,和这些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更没有利益冲突、立场冲突的兄弟老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拧成一股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我们二十岁甚至更早相识,一直到三十岁仍然携手共进的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不太明白的同志我今日权且托大,清清楚楚楚楚清清指出四字要诀——爱屋及乌!
没错,让你的家人将重视你、尊敬你、爱护你、包容你的一个个鲜活的老友,一个个异姓兄弟,视为你的家人,千万千万不可以从方方面面计较得失、轻慢怠慢。
那年三十,我们不再是那群吵架斗气都会拍案而起,愤然散场的幼稚男孩儿;更不是陡逞刚强,喜彰血气之勇的自诩男人。我们是肩负家庭兴旺之重任,身膺民族希望之重责的炎黄硬汉。不要让大多人守护你,要守护“大多人”。也许孝顺、忠贞、友爱会在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积淀到某一个程度,你会游刃有余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拥有更幸福生活,更自由的灵魂,当然无论困境还是顺境,任何时刻永远都没有人敢轻视任何一名“老友记”成员。
就好像我每一次与老友合影留念都很自觉迈向所谓的“C”位,因为那是我无论工作生活有多繁琐和庸碌,我总会花足够的时间把眼睛和心思花在我的友情身上的必然结果。明察优劣得所,耐心开释解疑,善诱回归团结。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我心里每一个人所站的位置都是我心目中妥妥的“C”位,我想每一个“老友记”成员离我的位置尽可能是一样的距离,我也不想因为我的自谦乱了友人们的方寸,因此每年和“老友记”主办方一同站“C”位已经成为我们“老友记”约定俗成的惯例。掐指一算,当我们办完第一轮“老友记联谊会”我们差不多三十七八岁,我们争取一个人能够圆满举办三届,如果不幸我们当中有谁“先走一步”,我希望他的子女能够代替自己的父亲承接下去,承接那份来自父亲的骄傲与荣耀!
那年三十,我们青春正好,未来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