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市的公园路桥下,有位90余岁老奶奶摆着一个2元的自助小摊,
因为对游民、码头工人的疼惜,她从未涨过价,却不断在贴钱,一直坚持了55年!
……
2元钱的自助餐,成了世上最无价的珍宝。
就是这样一位经历平凡、身躯矮小的老奶奶,心中却装着无限的爱,被人们视为“穷人守护神”,
“人间活菩萨”,被台媒称作是一个让台湾为之哭泣的女子。
这位老奶奶名叫庄朱玉女,
16岁从澎湖嫁到了高雄,
新婚没多久丈夫就被派到南洋当抗日军夫,
她一个人为了养活孩子,
以驾驶牛车为业。
日军肆虐,
她带着孩子到处逃难,
躲到台南走投无路的时候,
那里穷苦的码头工人出手帮助了她,
对此她一直心怀感恩,
念念不忘。
1945年,她和丈夫开始经营台电的外线包办业务,
干了几年事业稍有起色,
丈夫却遭遇意外,
在电线杆作业的时候不慎摔了下来,
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于是夫妻二人放弃了外包事业,
到高雄港租了仓库开了一家小公司,
做起了码头装卸。
没多久她就发现,
这些码头工人,
收入少、生活苦,
甚至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不由的怜惜起来,
回想起码头工人曾对她的照顾,
就主动提出把自家仓库提供给工人们住宿,
能让他们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那时经济不好,
看到清苦的码头工人和游民有一顿没一顿,
她就在仓库前搭了个屋棚,
摆张大桌子,置办好板凳,
决心要为他们煮自助餐。
一日三餐,
起早贪黑,
从买菜、洗菜、炒菜、出摊,
都由她一人操办。
无论寒冬盛夏,
全都风雨无阻。
红烧鱼、卤煮肉、玉米、香肠、米饭,
再加几样小菜,
极为丰富的菜色,
让工人们随便吃,
免费吃。
她的善举很快传开,
附近的穷人、流浪汉,
也纷纷跑来她的小摊吃饭,
一天喂饱的人数不少于200。
越来越大的开销,
为了有钱买菜,
为了不让爱心停摆,
在人们的建议下,
老奶奶开始象征性地收3元、5元台币,
这样的价格一直持续了10年。
10年后,才涨到10块台币(等于2元人民币),
这样的价格又持续了40多年,
每当遇上有困难的人,
她都挥挥手,
说一句:“免阿啦!”
因为奶奶的好心肠,
受到村民的敬重,
每天她推着孙子的娃娃车到菜市场,
精挑细选时,
村民都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她——将自产的猪肉、鸭蛋等食材以成本价卖给她,
或是少算点钱,
又或是多称点。
有时候实在太累,
推着小车的她会在路上打一会盹。
即便餐费涨到10台币,
每天的收入也远远抵不了菜钱,
所以阿婆傍晚又会去捡垃圾,
来贴补买菜钱。
整整55年的坚守,
卖掉了7间房子,
她和家人的这份承担大家有目共睹,
但这些却不足以诠释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定心志。
即便如此,
记者采访她的时候,
她还是透漏自己这些年欠了50万台币。
这些钱不是只花在做饭上,
还有因码头工人没钱结婚,
她自费筹办的婚事、婚宴里。
记者有些不能理解,
开始“责怪”起老人来。
老奶奶却说,
她是助人,
不是施舍。
她还经常教导子女:
“有机会帮助别人,
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德。”
最后记者也被感动地哭了起来。
在她简陋而开敞的自助餐棚摊,
那些钱囊羞涩的人也能够大方走进来,
只要十个铜板就能换取一餐饱足和有尊严的接待,
着实让所有人动容。
老奶奶渐渐年事升高,
子女开始劝她别累坏了身体,
有一次大儿子劝她雨天就不要去啦,
向来轻声细语的她却大声说道:
“如果我不去卖的话,
那些工人怎么办,
他们要到哪里吃饭?”
一直到70多岁的时候,
老奶奶身体大不如前,
由做3餐减少到午、晚两餐。
80岁的时候老奶奶操劳中风,
但即便躺在病床上的她,
还喃喃自语地担心工人、穷人怎么吃饭,
稍微好了一点,
在家人苦苦相劝下,
点头答应以后只做午饭一餐。
不到一年,2000年老奶奶再度中风,
休养了5年,她没能再度复原,
但老奶奶始终放心不下自己的那个小摊,
非要儿女推着轮椅带她去看一眼。
2015年2月,被病魔击倒的老奶奶没能再站起来,
在96岁时永远地离开了那深爱的小摊。
照顾了无数穷人的她,
虽不是达官贵人,
但在告别那天,
公祭会场却来了2000多人,
自发为她送行。
公祭会场内,
除了普通民众还有各界政治名流,
包括台前“考试院长”许水德和“监察院长”张博雅都到场致祭,
其中还有一人全身黑衣,
就是当时的采访记者许效舜。
马英九也为她致送了花篮,
各界赠送的花篮和罐头塔一路绵延长达500公尺。
79岁的前码头工人陈进璋哭得像个孩子,
说着:“再也吃不到阿嬤做的饭了”。
老奶奶的精神令人感佩,
让人欣慰的是,
家属决定成立慈善会,
继续延续她的这份爱心。
在最需要的地方,
以有尊严的方式,
向社会底层民众提供最需要的服务,
这就是一种最大的功德行善。
很多人说奶奶傻,
可是生活正是有了这么多傻傻的善良人,
才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温暖,
多了一份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