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走进厨房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做完饭没有收拾的菜单,砧板等,心里很不舒服,随口便来了一句"又是一个不收拾的主儿!"说完便意识到这句话的问题,一边收拾一边在心里慢慢回味这个事儿,也因此决定立即写下这几天看《非暴力沟通》一书的启发和心得!
这大概是在没有任何任务和自我强迫压力下自己主动选择读完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书之一,体会很深的便是重新认知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词,平时我们也会很强调用心观察,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却往往不全是观察到的事实内容,会加很多自己的猜测和想法,表达出来的内容很容易由事情本身转向事情中的人物,涉及到人物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给一些自己的评价。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件事情,当我看到同事做完早饭没有收拾的菜刀和砧板等乱放在操作台上,以及水池里没有清理的剩菜叶等,我的第一感受是不舒服,转而出来的话便是"又一个不收拾的主儿",瞬间便将看到的不符合我的做事逻辑的事实绑架到某个人身上,便认为那个新同事同以前曾让我头疼的那些不收拾或者不会收拾的朋友一样,给了一个我自己认为的评价,便是这个同事也不会收拾厨房。他刚刚来或许并不知道我们厨房的规矩,他这样的行为在他自己眼里并不觉得是问题,而他也不知道他这样的行为带给我的不舒服。慢慢想清楚之后,我便想着怎么跟他讲这件事情?毕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暴力解决,强制制定厨房规则,认为我付出的劳动多我就该有理由谴责别人。
或许我的内心很恐惧以后的生活里又会因这些厨房问题而发生同事间的不愉快,也会恐惧我每周要花至少一天的时间耗在厨房里打扫卫生,也会因此将自己的委屈迁怒于同事。这样的恐惧其实阻挡了我认清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需要又是一个在工作和生活里都被我们每天讲很多次的词,但是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自己和别人大大小小的需要?好像我需要的永远都是外在的事物来满足的,一旦没有被满足,那因此而来的情绪也会归因于外在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表达感受的出发点便是外在的事物而不是事情本身和自己的需要。我们习惯"这个人让我很不爽""后勤打杂的工作让我很没有价值感"…而当我们与某个人发生冲突,那个人让你感觉不爽,其实或许不是对方那个人让你不爽,而只是对方做了某件事情或者说了某句话做了某个动作让你不能接受。认不清这一点的时候我们的习惯性动作便是去攻击那个人。做后勤的工作也或许并不是没有价值,而是你自己认为自己要做比后勤更有挑战的事情才能显出你的价值,可能你的需要是做设计,做管理等这样的工作。
还是回到我早上经历的事情,我对于厨房的需要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吃饭的空间,更是体现集体生活友好,环保,简朴,整洁的生活方式的载体。而同事们或许并不这样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那么他们对于厨房的需要是什么?他们知道我的想法吗?其实我并不清楚!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在我看来很不能理解的事情发生?做完饭操作台上扔着菜单,砧板,盆等,地上有掉的菜叶,米粒等,水池里有厨余,厨房里到处都是飞舞着的苍蝇…
而面对着这些,总归是不能再回避!我不希望自己再因为这些事情暴跳如雷,情绪满腹,我也不想仍然是我一个人打扫厨房,我希望我们集体里的每个人都能享受简约却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和办公环境,所以或许我可以尝试用非暴力沟通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不仅仅厨房的问题,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慢慢在生活和工作中觉察练习和改变,或许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方法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