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其实并不痛苦,如果让您连吃三个月荤菜,不得吃丝毫菜蔬,估计早就疯了。曹刿认为“肉食者鄙”,其实不然,极个别身居高位者“亦能远谋”。苏子的“猪肉贱如土,早晨起来打两碗,”,现在也太贵,太油腻,不利于身心健康。
猪肉,最常见的肉,适宜清炖、红烧、小炒等。回族人不吃猪肉,是因为《古兰经》禁止穆斯林食用“死物、血液、猪肉”。但他们吃牛羊肉不是也得先杀吗?杀了不就死了吗?死了不就“死物”吗?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活吃,更残忍啊。
曾听说古代某地有个县官,从不吃猪肉(觉得是莫大惩罚)。处罚犯人时,一般拿来几斤猪肉,让其吃下作为惩戒。并且,县官还说,如果敢再犯,下次还要加上肉饼。乖乖,这对于爱吃肉的人,可真是天降福音啊。
安徽同庆楼的红烧肉虽然是招牌菜,还是觉得油腻,只能吃点肉皮、瘦肉。五花肉烧笋干,不油不腻,倒是可以吃得下去。糖醋肋排、玉米炖肋排、冬瓜炖肋排、萝卜炖肋排,也是可口的。五花肉白煮,用蒜泥蘸着吃,也别有风味。汤骨中的骨髓非常美味,也经常干“敲骨吸髓”之事。
牛肉,一年四季也吃的到。熟菜店里面的酱牛肉也要看品牌,有的是非常难吃。有次我爹买了50块钱熟牛肉,吃了三天才吃完,异常痛苦。现在的生牛肉,已经没有十多年前的特殊牛肉香味,不知道是饲料的原因还是以次充好。
青椒牛柳、番茄牛腩、牛肉丸子,比较常见,也中规中矩。外出吃牛排,一般喜欢全熟,不喜欢带一点生的,虽嫩怕虫也。牛有四个胃,毛肚一般取自于牛。巴奴的毛肚确实卖相好、口味好,儿子也经常吵着要吃。牛骨汤,母亲也做过好几次,也可以用来下面条。我其实很想吃一次牛尾汤,但不知哪里有卖?“高原之舟”的牦牛肉,我吃过真空包装的,啥滋味呢,就觉得咸点。
曾经翻译过松阪牛的日语文章,去日本多次,貌似也没有吃过松阪、神户牛肉。老板曾言,上次在大阪吃过一次高级牛肉。切成小方块,六面煎好,上面放上一片大蒜、一点芥末,真是异常美味。
羊肉,温阳之物,一般冬季食用。白切蘸酱、火锅涮肉片、葱爆羊肉,较为平常。铜火锅的东来顺、老北京也都吃过,没有感觉啥特别的。让身体暖洋洋,倒是真的。想喝羊肉汤,楼下就有苏州羊肉店,撒上葱花、盐、辣子,随时可以吃。贫穷的学生时代的夜晚曾和同学一起吃过,现在再也没有这种“偷吃”的感觉了。无锡的蔡阿水羊肉买过一次,但个人觉得这名字不太好,容易让人怀疑是注水的。
狗肉,也是温补食品。小时候吃过,当然不知道是谁把狗肉混在羊肉之中,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一块狗肉,然后再吃羊肉,感觉后者忒难吃。这说明济公、鲁智深、令狐冲爱吃狗肉还真不是吹的。日本人不吃狗肉,我问过他们为什么,他们说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本人也不吃,我也问为什么,他们说蛇是阴险的冷血动物,真不想吃。
猫肉,听说是酸的。听高级食客说,要放在浓浓的红茶汁中浸泡,然后烹制。不过,即便如此,我也不想尝试。
兔肉,也是小时候吃的,记不得啥滋味了。
马肉,生吃,蘸芥末酱油,也记不得啥滋味了。
麂肉,同学介绍过,我当时印象中就应该是类似鹿的动物,其实果然是,不过体型较小。同学称,猎人打到一只麂之后,直接开膛破肚,吃心头热血。听得我们毛骨悚然,这样吃法,如果不能长命百岁,又有何用?
三禽,鸡鸭鹅。
鹅肉、鹅蛋,最难吃。
鸭,烤鸭适合吃皮,油而不腻;香酥鸭,感觉也不油,香鲜;樟茶鸭,第一次吃的时候,嗅了嗅味道,还以为变质了,问了才知道,就是这个味,味道普通。
鸡,无锡的顶鼎鸡曾经吃过,有各类鸡料理,可惜关门了。鸡粥要趁热,不然实在太腥膻,比羊肉还甚之。“紫燕百味鸡”卖的鸡,味道不错,我比较喜欢。大超市里卖的电烤鸡,也还行。如果是家常菜,栗子炖鸡倒是不错。可母亲说,栗子很容易变色,热菜时也容易碎裂,是其一短也。上海的阿姨传授了一种鸡肉制法,先切成中等块,盐、酱油适当腌制后,不放水,加点姜片就放入电饭锅中煮。因为无水,味道非常醇正,鲜香无比。
有人吃饭是无肉不欢,其实,“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有啥吃啥,心态平和,这才是健康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