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是当下物质时代的一种率真。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选好看。”
上面这句话,曾经也只是那些少不更事的追星族小孩的守则,然而如今也日益成了都市人群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这是存在即合理的法则,还是应该挞伐鄙视的庸俗呢?
好看的皮囊,确实是一种幸运
尽管大部分人自小接受的教育都离不开“外在美不如内在美”的大道理,然而大道理恐怕远没有现实有说服力——
即便是传述大道理的老师们,多半还是会喜欢漂亮的小孩多一点。
生来漂亮,会得到更多的宽容,更多的关注。这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尝试机会,会得到更多的肯定。
这一点意味着更多的成长可能——现代的教育理论认为:鼓励和肯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那些有关青春的故事,多半与漂亮的皮囊有关。
而平凡的普通人呢?大部分的普通人仅仅停留在一个人的臆想,偶有付诸行动的,则多半成了身边人取笑的谈资。
对于成人世界来说,漂亮皮囊还将把幼年及未成年阶段的种种好处加倍释放。
对普通人来说,就职上会少去很多挑战,升迁和调配上都会有许多优势,而择偶上以某些经典的话来说,那就是“待选的对象可以排出几条街去”。
比这更夸张的还有暴利的演艺行业,这一行甚至于还是幼年、未成年期就会带来暴利的加持了,而在成人阶段更有着只要皮囊好看就一本万利的偶像道路。
面对这种种类类的好处,即使不公,即使不合理……即使有再多的厌恶,有一点很难被否认:
拥有漂亮的皮囊,是一种幸运。
但皮囊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也嫉妒那些生来漂亮的人儿,那么想一想“红颜易老”这个词,心情往往又会愉快很多。
那些幸运儿,生来漂亮,却并不意味着一生都能漂亮。
比如那些以漂亮可爱而夺目一时的童星,长成后继续保持那份漂亮可爱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他们转瞬黯淡的原因。
生来漂亮,给这些幸运儿带来的并不是足够享用终身的金饭碗,而是一时的机遇。
没能抓住这个机遇好好丰富灵魂的,机遇走了便会回归平凡。而习惯了繁华随身的人们,重归平凡又如何能淡定处之呢?
从平凡的皮囊转向漂亮的案例也有。不唯独“女大十八变”,小时平凡长大帅气逼人的男孩也有许多。
这种在成长之后才得到的馈赠,往往会让这些人走得更稳些……何况成年人的面貌是定型的,倒也很少出现成年后又变丑的案例。
不过,要找反面案例也有。
漂亮的皮囊会聚焦人群乃至社会的目光,而聚焦的目光,往往不能容忍缺点——缺点总是会被放大的。
以容颜惊艳世界,却因浅薄鄙陋而招来耻笑的案例并不少。
也许焦点一时仍在,然而推陈出新的漂亮皮囊那么多,如果你的浅陋已经为人所众知,又有多少没有品位的人会继续停留眼光呢?
有人害怕时光,就有人感谢时光
时间会刷新那些漂亮的皮囊——新的一批出来,旧的一批滚蛋。
有趣的是,时间长河也有它愿意留下的东西:
西方至今仍传承着希腊罗马时代留下的诸多篇章、艺术佳作;
中国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里延绵不绝,更随着考古的新发现仍在不断丰富着关于古代的记忆。
与这些同时代的漂亮皮囊,最幸运的也只不过在篇章里留下数行的记载,剩下的就是泥土里遗留的骷髅。
那些漂亮的骷髅啊,真希望还有人喜欢。
类似梵高这样死后才大放光芒的时光钟爱者,虽然有,毕竟还是不多。
更多的是孔丘、老聃、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人,活着便受万众瞩目,嗝屁之后依然回响千年,估计他们的消亡得等到人类文明断绝,至少当代追逐漂亮皮囊的鄙陋者是活不到那个时候了。
有趣的是,被举例的这4位东西方的时光永生者代表,恰好有两位就是生来顶着一幅负分皮囊的:孔丘,苏格拉底。
这两位有着传世的画像和塑像为证,亲近人记载传承下来的史籍也说他们丑,叹息。
这个消息并不值得丑人们雀跃欢呼。尽管文明的永生塔尖站着两位丑人,但历史里留下的美人也实在不少。况且即使这些人美丑各占一半,丑人也还是悲剧——丑人的基数显然更大些。
值得收获的并不多。
美人们如果不想被时光冲刷成眷恋舞台不走的小丑,或者是被聚焦后暴露出各式的鄙薄浅陋,最好还是利用皮囊带来的优势好好修炼;
平凡的人们如果不想一辈子都是一个围观者、歌颂者,除了做白日梦去幻想或者花着艰难赚来的钱去买一些泡沫,也可以选择努力地增加自己的深度。
尽管也许同等的努力,美人们的收获也许更多……但对于丑人们来说,还是有一个好消息:
大部分的美人
只会陶醉于易朽的曼妙
并在腐朽之后惊惶失措
成为更加夺目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