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在最后面!!!当然,前面也很精彩!!!
这几年,我不止一次收到以不同的标题却叙述同一个内容的公众微信文章,有以希拉里的名义的,有以犹太人的名义的,最近一段时间,又有以印度人的名义的。总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中国这个国家的百姓,是全世界最不喜爱阅读的民族之一。很多人还四处转发。其实纯粹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无稽之谈,大概是为了摧毁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以后若是再接受到这样的文章,请朋友们把我写的这篇文章转发给对方:
我并不认为中国人是不爱阅读的民族。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人,只要识字的,有微信的,几乎人人都在阅读。中国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喜爱阅读。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文章。只不过是从几千年前的深度阅读,捧着厚厚的竹简、典籍阅读,到如今的碎片阅读,捧着小小的手机、及其它电子阅读器阅读。不能说碎片阅读没有意义,如果阅读的人能从中有所感悟,不在乎拿什么样的工具阅读。碎片文字也有它存在的意义。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有碎片阅读,总比没有任何阅读要好的多。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人回到家里就没有纸质阅读。那些仅仅只凭在地铁上少有人阅读纸质书就断定中国这个民族是不爱阅读的民族,那无疑是片面的、狭隘的。
譬如我,无论住在哪里,都有自己的书房。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没有忘记阅读。我的朋友中也大多喜爱阅读,有很多藏书,每天至少保持几个小时的深度阅读。这说明一部分中国人不爱读书,不代表所有的中国人都不爱读书。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人民,都有爱读书的和不爱读书的,爱学习的和不爱学习的。
事实上,中国这个国家的百姓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悟性极高的民族。最早发明了印刷术,几千年前就有了属于自己民族的诸多经典,并且这些经典至今依然被世界奉为至宝。还有天文地理方面的发现,都充分说明,中国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真理始终不渝地追求。也正因此,几千年来,中国成为全世界中唯一文化没有被中断的文明古国。
所以不要为某些国家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写了一篇中国人都在玩手机,从来不看书的文章所误导。不过对于那些平常不爱看书的人们,倒是一种提醒。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这段话适合全世界的人们。我们作为世界的一份子,要以此自省。
爱读书,说明我们还有追求,有梦想。还愿意通过阅读去了解这个世界,从科学上,哲学上,文学上,神学上,探讨这个世界的真理。通过读书与古今中外各方大家、圣哲圣贤们对话,交流思想,探讨学问,在历史的长河中摇橹荡桨,如临其境地体验他们哲学论断之深邃,体会他们自然科学发明之奇妙,感受他们文学情感之凄美。最低限度,南怀瑾还说:“读书是为明理,而非谋生。” 的确,借由阅读,我们跨越时空,与人类的精英、心中的巨人对话。借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对话,我们不断丰满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境界,获得心灵的滋养,同时也不断印证自己对世界、对自然、对生命与宇宙实相的理解与体悟。
最近,由我和其他三位名家推荐的世界名家名作六十册正在陆续上市,受到小朋友们的广泛追捧和喜欢。这说明我们这个民族,其实从古至今、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我们要有足够的民族自信,也要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而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我们不好,我们就相信自己不好。我们要永远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永远是独一无二的,是无可比拟的。同意的请点赞并转发。
作为一位忠实的阅读者,我不但读书,我也写书。最近刚刚完成的游记作品《生命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他们非常的高效。交稿三天,封面设计已经新鲜出炉。作为他们2018年重点推出的文化漫旅系列丛书,他们为此倾注了超常的精力。也请各位关注。并积极参与。以下三个封面设计,您最喜欢哪一个?可以在评论栏告诉我。谢谢!
让我们一起,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人。并且不但读万卷书,同时也行万里路。让世界瞩目——中国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