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行走,每天数里的路程使我既疲倦又欢欣。
清晨,脚踏着乡间微润的泥土小径,花朵悄悄的吐露芬芳,小鸟婉转歌唱,天气还有些微凉,不知不觉,额上已经出现和煦的阳光。
中午,漫步在吐着热气的柏油路上,望着远处匆忙的人群,柳枝在骄阳里昏晕,天空中少了几片云的踪迹。
傍晚,我同流淌的河水一起行走,风吹麦浪,夕日欲颓。行走,使我慢下生活的节奏,开始品尝自然的美妙风味。
我喜欢行走,在酒足饭饱之后,总舍不得抛弃嘴边母亲饭菜的余味,还得用灵敏的味蕾再细细回味;在碰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总得多费一点时间,这时,路上的这点时间发挥了它的妙用。
放慢生活的步伐,我关注着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看山如何绿如平原,看水如何汇成河川,看四季四时如何变幻,看身边的人和事怎样经历沧海桑田。
我喜欢行走,不是因为我没有其他代步工具,只是看见在自行车、小汽车上急于奔走的人们,一个个都皱着眉头,失去了笑颜。所以一个人的旅途,我总会不停地思考,思考生活的乐趣以及奋斗的目标。
每当春天到来,柔柔的风和着细雨,叩响每家每户的门,我会望眼窗外,驻足欣赏一幅美妙的“风雨图”;每当心中有所烦恼,会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然后大喊着为自己宣泄排扰。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如何回归自己的本色,忘记了如何看待万事的沉浮与虚实,间接地也就忘记了“走路”。
现在才理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人的一生都仿佛都疲于旅途。有的人流连山色草木,以此自终;有的人贪慕虚荣,浮光掠影。究竟怎样才是一种正确的“行走”姿势?我想以贾平凹《带灯》中的一句话“我希望恢复我农民的本性,吃五谷、喝泉水、晒农村的太阳”,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了。
我喜欢行走,并在不断行走着。一路坚实的踏着每一个脚印,平凡的看着这个不平凡的世界。
行走在心路,忽然发现天地变小了,四周出奇地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