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们大都有这么一个错觉(也可能只有我有),那就是按照我们心里的时代划分来判断一个人物是否在世。与之同时存在的错觉的是当我们看到一些始终活跃于自身领域的人,就认为他们不会去世。
第一个例子是金庸,我见过很多人认为金庸已经去世了。之前我不理解,明明没有人说金庸去世呀,不过后来我也就想通了,这就像你现在问我阿西莫夫还在世吗?我真心不知道。在我们对某一位人物只有很少的一点了解的时候,我们对他在世与否的判断就只能通过时代划分,即很多人的意识里金庸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所以判断已经去世。这样有时候会弄些笑话,就像我最近怀着崇敬和膜拜的心情在查的一些解释学、语言学家的著作时,突然看到新闻说其中一些前两年还在北大做过演讲,于是对自己把人家名字划掉的行为感到羞愧又好笑。
上面说的都是开心的,因为总是意外地发现某个大家还活着,而另一些时候就……周一中午在东南门停车的时候,看到曹文轩老师正站在那里和人交谈,本想过去打个招呼,可是我还没过去,人已经走了。走出东南门在公交车站站定打开手机新闻客户端,梅葆玖去世。这两件事营组合在一起,顿时天旋地转……
小学的时候曹文轩来过我们学校做讲座,所以印象中一直有这么一个人,可之后也没关注过。直到上学期选课才知道曹文轩是北大教授,才想到我还有可能再见到曹文轩。就像我某天坐在图书馆,突然想到我之前根本没想到会坐在这里看书。倒不是这件事有多难,只是从来没想过。而正是这后半句是症结所在。
高二时候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午是漫画《梅兰芳》加两袋小浣熊,书前言里就有梅葆玖先生,我看到后觉得,“原来梅葆玖先生还这么精神”,就再没往后想。从未再想梅先生会去世,虽然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看到新闻的那一刻是惊异,尽管对梅先生的艺术并不了解。
实话说,在经历了梅先生的新闻之后,今天看到了陈忠实先生的消息,情感就没那么强烈了,只希望先生走好。
至于这种错觉,好像是没法改掉的。不过这样也好,有了不一样的欢喜和悲伤。
最后再次希望梅先生和陈先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