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午睡前习惯性的看会手机。总结规律,我发现有如下特征:
1.内容上最喜欢看微信消息,公众号,都看完了再看会简书。
2.时间往往半个小时,在下午有课的情况下一般会留出20到30分钟的时间午睡。有时候会时间紧张。比如合上眼一直思绪不停,睡眠质量不好。比如孩子突然进来,被打断就别想睡了。 往往闹钟响起来的那一刻好后悔自己没有早点睡。手机放下的那一刻自己也后悔,也不知道看了些什么就用了半个小时,还不如听会团长的课呢。
3.效果大多数不好,往往看的自己也记不住了,头脑中模糊一片。
那自己为什么还是要睡前看手机呢?实践证明还是坏处多于好处的。潜意识里隐藏着什么呢?今天听课老师说:当你遇到知道但是做不到的事情时,看得透但是忍不住去做的事情时就要去探索自己的潜意识了。那么,潜意识你想告诉我什么呢?
1.可能是想要脱离身边的烦恼,以逃避的方式。看手机的时候暂时得以不用去想那些现实的事情,去看看别人的生活,看看能否从中得到启发。比如今天中午看了绿水的几篇简书,看看对方在思考什么:人生的关键词超越与引领,怎么和孩子交流,怎么做社群,看什么书听什么课等等。还有一位老师的简书文章,也有趣,写的和儿子的琐事,工作中的思考等等。合上手机的那一刻,我想到武志红的一句话:这是一位人生的高明的旁观者。意思是他总是观察别人,观察自己,不断思考,但是从未认真的投入生活的洪流中,没有真正的生活过。所以旁观别人固然有用,但是不能只是旁观,自己更要投身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体验。今后这一周不再刷简书了,今天已经刷够了。
2.想获得片刻安宁。自己总是不由自主给自己安排很多工作,总感觉自己效率不高,总是督促自己要抓紧时间,导致总是心累。睡前一松懈很想什么都不管,放纵自己。其实放松的后果是下午没精神,对眼睛也不好。这就是白天超我时刻监视着我,睡前本我就出来了,遵循快乐原则为所欲为了。所以平常工作间隙给自己一刻钟的放松时间,什么都不做,冥想静心。不必要非看手机,看的话也控制着时间,告诉自己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
昨晚9点孩子就睡着了,因为我们8点多看完电视,做做作业,洗漱一下,就上床睡觉了 。听了两三个故事,很快孩子就睡着了。我很高兴,孩子很久没有这么早睡觉了,平常都是11点了睡觉的。我听了一会课,也睡着了。早上起来感觉精神很好。所以晚上早点睡,不耍手机才是真正的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