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安徽省庐江中学 彭勇
当知识更新加速度,传播知识的渠道与方式,也将以相同速度刷新我们的认知,内容从来要求形式紧紧相随。然而,信息爆表是一回事,对信息的有效接受则是另一回事;换言之,扑面而来的知识与信息,并非都是我们需要的,海量的垃圾信息常常让我们苦不堪言。于是,如何在奔腾不息的信息流中,择寻我们所需要的内容,就成了当前所有人面临的必修“课题”,这既关系到重要信息的有效获取,也影响到生命个体的生活质量。
谁都知道,校园不是世外桃源,教师也并非化外之人。这几年,学校和教师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责。比如学生的安全问题,就是一个庞杂而琐细的系统工程。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的工作除了“备、教、批、辅”外,几乎都是身兼数职:不仅斡旋在家长与学生之间,也周转于家校之间。以我为例,每天既要在“安全教育平台”上发布各类安全信息,督促家长积极互动,还要利用“少年灯塔”小程序,监督班级学生的游戏时间。
但是,作为教师,最核心的工作仍然是学生的学习。如果这个意识不够明确,教师的日常就会淹没在琐事的汪洋大海,且疲惫不堪,劳无所获。所以,当我在奥鹏教育平台上发现“教师秘书”后,便立即要求班级所有家长下载相匹配的“家长帮手”。或许是班主任的“权威”效应,家长们应者云集。但我知道,想要他们离开熟悉的微信家长圈,而“迁徙”到陌生的新平台,必然有一个磨合阶段。开学已经将近一个月,我通过“教师秘书”发送的通知已经有32条,作业发布2次。毋庸讳言,在使用之初,连我自己都有些怀念往届的微信家长群,因为发送通知和联络家长似乎稍显便捷些。但是,使用“教师秘书”时间一长,就理解了它的初衷所系,那就是将我们从信息的汪洋中解放出来,甚至是解救出来,还教师一片宁静而自主的下班生活。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平台就不仅是移动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当代生活的净化器。
和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相比,“教师秘书”有着明显的专业倾向,也就是说,她对教师的日常生活以及苦恼非常熟悉。这种熟悉孕育了某种拯救的“野心”,这种野心更是一种情怀:任何功能性平台,它的核心使命都是关注人的生存,致力于人类生活的改善与优化。具体来说,这种专业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让我莞尔的是她简洁清爽的界面。对于教师而言,极简主义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理念。大道至简,化繁为简是未来生活的某种趋势。但简约和精致并不矛盾,她的功能已经包括了教学日常的几乎全部内容:作业、通知、错题和班级圈。当人手一部平板的时代还没有来临,在移动平台上布置作业却可以大派用场,特别是在假期。“通知”虽然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但“作业”功能尚有待于教师潜心开发。至于“错题”则具有某种把学生与平台深度结合得“野心”。最让我欣慰的是,“教师秘书”设置的家长圈,不但可以取代微信朋友圈,更能使“圈子”纯净而专业。我留意到,“教师秘书”在最近有过一次优化。这种优化的宗旨,也无非是做到更简约,实在令人振奋。
其次,让我感动的是“教师秘书”的人文关怀,我认为这种关怀正是其核心的功能:即解放教师。尤其是“通知”功能的匠心所在,极为突出地体现出这一点。比如家长签收,还可以细化到多少天;比如家长回复,只有教师可以看到,既保护了学生个体的信息隐私,又使教师避免于家长你来我往的碎语之中。这一点可以说是完爆了微信家长圈。微信家长群最大的弊端,就是信息输出和接受都失控了,而教师发布的重要信息,往往就淹没在家长善意的“感谢”和反馈之中,造成后来者不明所以,不知上方还有“高能”。
再次,让我浮想联翩的是,“错题”给了我的学生和移动平台深度结合的可能。尽管目前来说,家校都不具备人手一部平板的条件,但一个优质平台必然要面向未来。如果班主任将各科老师拉进来,“错题”功能必将大放异彩,圈粉无数。还有家长圈,其实是教师宣传带班之道、教学理念的极好的工具,但又比微信家长圈更纯粹。曾经,让我啼笑皆非的是微信圈里拉票和各种活动推送。教师表示反感,家长便以“手滑”为由道歉。如今,在“教师秘书”的家长圈里,我没有再见到此类情况。
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移动教学的明天会怎样,基础教育将往何处去。现在,“教师秘书”至少给了我想象的框架。教育减负首先要给教师减负。教师减负的核心内容,便是通过科技,使教师解放于海量的信息流中,解救于铺天盖地的“回复”中,从而养精蓄锐,专注于教学最纯粹的部分。只有教师有了空闲,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课堂才有生气,学生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