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
白衣山人辅国事
李泌见机隐衡山
公元755年(玄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造反,经过十年苦战,“安史之乱”才得以平息。在这以前,是唐朝的全盛时期,后人称为“盛唐”,以后的岁月称作“中唐”。盛唐几乎灭亡,是唐肃宗李亨和他的太子广平王李俶支撑局面,起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批名将,挽救了危局,完成“中兴唐室”的再造之功。在肃宗用兵作战的过程中,有一位山人李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李泌博学多才,头脑敏捷,眼光深邃,和李亨是布衣之交。
李亨在灵武当了皇帝,把李泌请来作参谋。他不接受任何官职,像个老百姓,和肃宗常常一起进进出出,军士们在旁边指指点点:“穿黄衣的是天子,穿白衣的是山人。”山人就是隐士或老百姓的意思。【〔756.9〕上与泌出行军,军士指之,窃言曰:“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也。”】
肃宗听到了,告诉李泌:“我不敢委屈你当我的官,你姑且穿件紫色衣服,免得别人指点议论,说我的不是吧?”李泌不得已,接受了三品以上的官服。肃宗笑道:“既然穿了官服,怎能没有名号?”从怀中摸出早已写好的诏令,任命李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756.9〕上闻之,以告泌,曰:“艰难之际,不敢相屈以官,且衣紫袍以绝群疑。”泌不得已,受之;服之,入谢。上笑曰:“既服此,岂可无名称!”出怀中敕,以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
李泌坚决不接受。肃宗诚恳地劝道:“不是我要勉强,是世局太危险,需要你来帮助。等到天下安定后,任你自由自在,绝不留难。”李泌这才答应下来。太子李俶当元帅,李泌帮他主持军情,四方的奏报日夜不断,都由李泌过目处理,肃宗也就轻松多了。【〔756.9〕泌固辞,上曰:“朕非敢相臣,以济艰难耳。俟贼平,任行高志。”泌乃受之。置元帅府于禁中,俶入则泌在府,泌入俶亦如之。泌又言于上曰:“诸将畏惮天威,在陛下前敷陈军事,或不能尽所怀;万一小差,为害甚大。乞先令与臣及广平熟议,臣与广平从容奏闻,可者行之,不可者已之。”上许之。时军旅务繁,四方奏报,自昏至晓无虚刻,上悉使送府,泌先开视,有急切者及烽火,重封,隔门通进,馀则待明。禁门钥契,悉委俶与泌掌之。】
肃宗的宠妃张良娣,生了孩子才三天,就起床为战士缝补军衣,深受皇帝的敬重。待战况有所好转,肃宗想送她一架七宝马鞍。李泌劝道:“如今四海不宁,应当艰苦朴素,给人民作出榜样,良娣还不应该乘坐这种马鞍,把鞍上的珠宝赏给打仗有功的人吧。”良娣在屏风后面听到了,很不满意,暗暗地把这事记在心里。【〔756.9〕上皇赐张良娣七宝鞍,李泌言于上曰:“今四海分崩,当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宜乘此。请撤其珠玉付库吏,以俟有战功者赏之。”良娣自阁中言曰:“邻里之旧,何至如是!”上曰:“先生为社稷计也。”遽命撤之。】
肃宗曾和李泌商量:等到收复长安后,把李林甫的坟墓挖掉,焚尸扬灰。李泌不很赞成:“陛下大可不必!一把枯骨头,又知道什么?徒然使人觉得,陛下德泽不广,心胸欠宽罢了。如今跟着安禄山跑的,都是陛下的仇敌,听到消息,只怕会阻断自新投降之路呢。”【〔756.9〕上尝从容与泌语及李林甫,欲敕诸将克长安,发其冢,焚骨扬灰。泌曰:“陛下方定天下,奈何仇死者!彼枯骨何知,徒示圣德之不弘耳。且方今从贼者皆陛下之仇也,若闻此举,恐阻其自新之心。”】
李泌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在不少关键时刻,都给肃宗很多开导和支持,是“中兴唐室”的大功臣。当东西两京收复以后,有一天,他和肃宗同塌而卧,在谈心时提出:“我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可说是结束了。今后要作散闲之人,该去快活舒服了。”【〔757.9〕泌曰:“臣今报德足矣,复为闲人,何乐如之!”】
肃宗很惊讶:“我与先生同忧患,共呼吸,吃了多少苦头!现在该享福了,怎么突然要走呢?”【〔757.9〕上曰:“朕与先生累年同忧患,今方相同娱乐,奈何遽欲去乎!”】
李泌心里很淡然,说:“我有五个原因必须走,免得把这条性命送掉。”肃宗十分不解,请他直说。李泌非常坦率:“请陛下想想,我受陛下的恩遇太早,陛下对我太器重,宠任太深,功劳太高,身分也太特殊。有这五条,必须尽早离开。”【〔757.9〕泌曰:“臣有五不可留,愿陛下听臣去,免臣于死。”上曰:“何谓也?”对曰:“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
肃宗不想思索这些,摆摆手:“今天我们早点睡,明天再讨论吧。”李泌却很认真:“陛下今天跟我同塌谈心,还不愿慷慨答应,何况明天在朝堂上的大庭广众之中呢?陛下不许我走,就是要我死啊!”【〔757.9〕上曰:“且眠矣,异日议之。”对曰:“陛下今就臣榻卧,犹不得请,况异日香案之前乎!陛下不听臣去,是杀臣也。”】
肃宗不大高兴:“想不到先生竟是这样怀疑我!我能杀先生吗?我不是越王勾践哩。”【〔757.9〕上曰:“不意卿疑朕如此,岂有如朕而办杀卿邪!是直以朕为句践也!”】
李泌笑了:“陛下不会杀我,我才要求回老家;如要杀我,我还敢提出要求来吗?不过,杀我的不是陛下,是我刚才提到的‘五条’。陛下待我那样亲密,有些事我还不敢说;从今以后,天下安定,君臣名分定下来了,我还能说什么呢?”【〔757.9〕对曰:“陛下不办杀臣,故臣求归;若其既办,臣安得复言!且杀臣者,非陛下也,乃‘五不可’也。陛下向日待臣如此,臣于事犹有不敢言者,况天下既安,臣敢言乎!”】
肃宗沉吟好久,问道:“是不是因为我杀了自己的小儿子,你有想法?其实,我也知道小儿子聪明能干,是冤枉他了。过去的事,没法后悔,既往不咎,别再提他,好吧?”【〔757.9〕上乃泣下曰:“先生言是也。既往不咎,朕不欲闻之。”】
原来肃宗听信谗言,误认小儿子想夺太子的位置,把他处死了。后来李泌替他澄清,才真相大白。
李泌很严肃:“我不是要咎既往,而是希望陛下今后更慎重!当年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太子是李弘。她要当女皇,恨太子聪明,毒死了,立李贤为太子。李贤心怀恐惧,作了一首《黄台瓜辞》,想感悟母亲。武后根本不听,李贤又屈死在黔中了。【〔757.9〕泌曰:“臣所以言之者,非咎既往,乃欲陛下慎将来耳。昔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弘,天后方图称制,恶其聪明,鸩杀之,立次子雍王贤。贤内忧惧,作《黄台瓜辞》,冀以感悟天后。天后不听,贤卒死于黔中。】
陛下记得那首歌词吗?我念给你听听: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757.9〕其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如今陛下已摘掉一个了。务请慎重慎重,不可再摘了啊!”肃宗听得呆了:“我哪会这样?请先生把歌词写出来,我要抄在衣带上,牢记在心里。”【〔757.9〕今陛下已一摘矣,慎无再摘!”上愕然曰:“安有是哉!”卿录是辞,朕当书绅。”】
“陛下,记在心里就行了,何须露在外面呢?”李泌又补了这么一句话。当时,广平王李俶功勋卓著,张良娣心怀妒忌,在背后散布流言,居心不良,李泌才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的。【〔757.9〕对曰:“陛下但识之于心,何必形于外也!”是时广平王有大功,良娣忌之,潜构流言,故泌言及之。泌复固请归山,上曰:“俟将发此议之。”】
过了些天,李泌坚持要走,肃宗只得放行,让他住到南岳衡山里面,叫地方官在山中造了一栋房子,按照三品官的待遇供应物资。【〔757.10〕泌求归山不已,上固留之,不能得,乃听归衡山。敕郡县为之筑室于山中,给三品料。】
李泌算是一位奇人,一位真正的高士。他既看透了官场人情,而在国家和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又以天下为己任,决不是一味逃世。凭这一点,他超越了中国无数的所谓高人隐士,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