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孩子的时间被大量的作业、课外班填满,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必然带来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对于这个问题有疑惑,本文告诉你答案。
顺祝各位简友五一劳动节快乐!!(* ̄︶ ̄)
玩,谁不会!?玩嘛,人的天性所在!可正因为如此,更容易被大家忽视。
玩,已成为很多小朋友的奢侈品,玩具和培训班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
玩,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断的压抑着这个天性,很多孩子已不知如何去玩了!
-01-
不会玩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不知道如何融入到玩的团队中,在一旁束手束脚,不停的观察,似乎很渴望却不知道如何参与进去;
——对玩根本不感兴趣,只专注于学习和各种培训中。孩子的乐趣被迫转移至各种外部的认可中;
——玩的时候不知轻重缓急,对真实的事情和虚假的事情之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识;
——早早的进入成人的理性,成为一个小大人,缺乏孩子本该具有的天真、丰富想象力的特性。
为了检验玩对人性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蒙尼,曾用猴子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几只新生的猴子单独关在笼子里,禁止它们跟同伴玩耍、嬉闹。
经过长期的追踪研究,他发现这些被剥夺了玩耍机会的小猴子,成年后在性格、行为习惯上,显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讷,有时还会表现得敏感、易怒、暴躁。
这样的试验结果是容易理解的,因为玩耍意味着孩子在自己构建的“童话社会”中,完成了最初的人际交往、情绪上的磨合和演练。
缺少这一环节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
▽
我们看一下历史上两个大牛的故事:
一位是俄罗斯数学天才格里高利.佩雷尔曼,36岁便成功破解了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
但随后(2005年)便人间蒸发,不知踪迹。他不接收任何嘉奖(包括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头衔(包括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采访,甚至是100万美元的奖金,他的生活轨迹成了一个谜,让人无法理解。
“我认为我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引起公众的一丝一毫的兴趣。”佩雷尔曼认定自己是个不值得被关注的人,即便他取得了如此炫耀的成绩。
对佩雷尔曼来说,他的童年在4岁时就结束了。“他是个怪孩子,我从来没见他和院子里的孩子玩耍过”,佩雷尔曼的邻居季莫菲耶夫娜回忆道,“他对小孩子的疯闹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其他孩子都在踢足球,可他不是钻到书本里,就是和父亲下象棋或玩填字游戏”。
另一位是美国数学天才约翰.纳什。1994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
1950年,约翰.纳什以27页的博士论文,21岁时便获得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为他几十年后获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
但纳什在34岁时被确证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随后的几十年来有多项重要荣誉(包括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均因他的精神问题不了了之。
纳什从小就显得内向而孤僻,他总是偏爱一个人埋头看书或躲在一边玩自己的玩具。
▽
格里高利.佩雷尔曼和约翰.纳什堪称学术界的奇才,他们的成长有着与众不同的轨迹,因为他们在数学界的贡献,从而深刻的影响了天文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发展。
两位大神所具备的共同点是,从小便远离人群,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样的孩子现在极有可能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孤独症患者。
即便如两位大神,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也不是家长们期望孩子所面对的人生。
更何况天底下具备这样的天赋,甘愿沉静在自己世界并能有所成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不主动融入到集体中的孩子,都会在前行中成为陨落的星星。
-02-
我们无法与文中提到的两位大神做比,他们有着天赋般的才能,对自己热爱的领域有着无与伦比的执着和热爱。
但可以肯定的是,按照我们常规的评判标准,两人又是不幸的,是多数家庭所无法接受的一种生活状态。
正如心理学家约翰.蒙尼的猴子试验那样:幼年时不能和同伴玩耍的猴子,成年后在性格、行为习惯上,显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讷,有时还会表现得敏感、易怒、暴躁。
不过,两位大神又是幸运的。
格里高利.佩雷尔曼生活在一个淡泊名利的家庭中,家人永远和他站在一起,支持他的所有选择,与他一起对抗各路媒体的“轰炸”。
约翰.纳什在爱人的悉心照料下,度过了漫长的精神分裂生活。有人评价说“和艾里西亚结婚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写到这里,我在想:
即便,我列举出了这些牛人的事例,即便我下面还要列出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好处,那些沉浸于其中的家长,依然会不假思索的利用各种方式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
即便,他们心里也很清楚,自己的孩子并非神童,也并非真的有多少天赋,但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会逼迫孩子在不恰当的年龄中追逐各种本可以慢慢来做的事情。
说服一个家长改变自己的想法真是很难,即便我试图去这样做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个不打算改变的人,是很难被说服的。正如你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可我仍然要列出玩耍对孩子的好处,毕竟我希望家长们能确实把玩的时间还给孩子:
(1)游戏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让人感受到现实的残酷,磨练人的意志。在孩子年龄尚小时,当他们的欲求还不算大、现实冲突还那么强烈时,在父母抱持的环境下,是锻炼的最好机会;
(2)游戏中和同伴的互动,模拟了孩子的微型社会。孩子可以在里面平等、自在的成长,自由的锤炼自己的性格品质,包括界限意识、度的把握、与人合作、性格磨练、克服困难、融入集体。这些都是及其重要的软实力。
(3)游戏还可以化解生活中的伤痛,以及达成自己的愿望。比如焦虑、紧张,做英雄、超人等等。通过模拟医院里的行为,在一遍遍的体验后,孩子对这种未知的恐惧开始慢慢接受;通过和同伴的“战争”,实现了自己脑中英雄的形象,完成不可能达成的愿望。
-03-
文章结尾,我讲一个自己的小故事:
上周末,和壮壮玩了局“大富翁”。在游戏中壮壮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两次濒临破产中,虽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伤心、也留了一点小眼泪,但基本控制住了情绪,并且在静等机会中,实现了两次逆转,成为了自己情绪的大富翁。
大富翁,又名地产大亨。是一种多人策略图版游戏。参赛者分得游戏金钱,凭运气(掷骰子)及交易策略,买地、建楼以赚取租金。这款游戏简单的模拟了房地产市场的江湖,有趣也很刺激。
这款游戏我们玩了5个月,壮壮最初的情绪很容易奔溃,这点我在《孩子的情绪常常让人难以捉摸》中有详细的介绍。
最初孩子无法很好的区分现实与虚拟之间区别;
通过游戏孩子认识到了其中的差异。
最初孩子无法面对暂时的失败,目光着实短浅;
通过游戏孩子明白失败只是暂时的。
最初孩子盲目冲动,见什么买什么,没有整体规划;
通过游戏孩子明白凡事都要思考后再做决定。
……
通过游戏,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磨练,在家人的关注下有了很大的成长。
当然,最好的游戏还是和同伴间的游戏,那是无可比拟的公平世界。
最后,我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