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一本小说的读后感,在此之前我想先做个前言,是关于死亡的话题。从小到大在农村听很多长辈讲了许多关于“鬼魂”的所谓传言,无法印证真假,我也不止一次地想过一个人如果离开肉体之后会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又或者烟消云散死后长眠,不得而知。
特别喜欢史铁生关于死和生的一段描述。他在《我与地坛》中这样写到: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下面言归正传,我要推荐的是《摆渡人》这本书,跟即将上映的国产电影无关。
有人说这篇译文小说的文字写得并不美,故事情节还是掉进爱情的俗套。读完以后我自己有不一样的看法,因为作者从一个很特别的角度写到了一件我们从未想过也不会有真相的事情——死亡以后我们去到那里,发生什么?
故事脉络其实很简单,讲得是一个15岁的青春期女孩,名叫迪伦,从小成长在一个离异的单亲家庭里。有一天逃课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找寻5岁以后就再未见过的父亲,坐车的路上却发生了车祸死于非命。
整个故事在这个时候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迪伦的灵魂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书中称之为荒原,是一个介于人间和极乐世界的境地,在这里有一位名叫崔斯坦的摆渡人出现在她的身边,他的任务是护送迪伦的灵魂安全到达极乐世界,也就是所有逝去灵魂聚集的地方。在行进途中,摆渡人和小姑娘克服了重重困难,从完全陌生到相互信任再到走进彼此内心世界心生情愫。
但是他们终究是属于不同世界的“人”,按照荒原世界运行的法则,他们不应该在一起,在迪伦到达极乐世界之门时崔斯坦编造谎言狠心将二人分离。而后他又被安排到另外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继续护送灵魂的任务,迪伦进入极乐世界却又因为割舍不掉这份情意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重新踏入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并说服他一起重回人间。故事的最后,迪伦成功了,她复活了,和摆渡人一起回到了死去时的那个事故现场,回到了自己肉体之中。
小说结尾,作者用了很简短的文字,迪伦对着崔斯坦说“原来你在这里”,崔斯坦回应“我在这里”。
故事讲完了,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作家巧妙地以死写生,用我们想象不到的事物和概念来揭示一些道理。
迪伦和摆渡人一心要到达的极乐世界象征着我们心中梦想的远方,而荒原代表着我们前行路上遇到的风景,荒原的样子就是每个人内心的映像,如果内心世界很阴暗,那荒原就是乌云遮日风雨雷电,如果内心积极阳光,那荒原就是一片风和日丽。摆渡人则象征着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亲人、路人,他们会鼓励你帮助你支持你,那些阻挡前行的恶魔像极了一路上遇到的坏人小人,他们恨不得要同化你、吃掉你。最重要的串联这一切的也是凌驾于这些之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爱。正因为有爱,我们才有驱动力去完成那些很冒险的梦。正因为有爱,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才有意义。
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如今的科学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人生这场修行还是要靠自己的。摆渡人会有,但他也无法保证你去顺利完成所有关卡。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所以我们最先做到的是让自己成为一名强者,当风暴危险来临可以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困难去战胜磨难,从这一点上讲,我们每个人才是自己真正的摆渡人。当然,这个世界需要那些成人之美的“圣人”,在现在的认知范围里,人生不过是一个单行道,渡人就如渡己。
迪伦虽有摆渡人保护,但真正成就她的还是那份追求信念的勇气、对爱的渴望和关键时刻的行动。当我们经历得足够多的时候,也许很多人都会相信冥冥之中会有命运的安排,但我想说千万不要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所有的选择都是一个个当下去完成的,至于这条路通往哪里,谁又知道呢,重要的是你已经出发走在路上。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寥寥几段文字无法概括书中所有精彩之处,愿你能在书中找到你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