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你内心的投射。

最近一直在思考:“关于外界,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投射”,遇到你喜欢的人,你喜欢她(他)身上的特质其实是你也有的特质;你讨厌或不喜欢的人,其实是你不接受自己的部分。有恋父、恋母情节的人,会把这种情感投射到伴侣身上或是朋友关系甚至是上下级关系中。“投射”是依内心过往的情感经验为基础,必然带有主观色彩,而这些也必然会带来情感的粘连、关系中的抓取、控制,引起关系中的伤害……

专业心理咨询关于投射解释是: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此概念,用以分析及了解“说者的内心世界”。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投射性认同

(1)你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看到太多的你自己(性格特征及防御)以至于你对他或她产生巨大的曲解。

(2)通常通过行为或者态度,使他人受到激发而产生一些你不喜欢在你自己身上出现的情感体验(苦难的恋爱伙伴)。

(3)通常通过行为或者态度,使他人受到激发而产生一些你不喜欢在你自己身上出现的情感体验,以及变现得像那个曾经激发你讨厌情绪的人。

投射性指责

你对某件让人苦恼的事情负有责任,但你通过指责其他人而不必让自己感到不负责任或疏忽。这种机制通常在家庭中出现,而且通常遭到被指责的人以重申事实来驱散,并随后附上一句话:“所以,不要指责我。”

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投射”的情形也很普遍,亦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法。“投射”含有一种特殊的涵义,即个体将自己的某种罪恶念头,或有某种恶习,反向指斥别人有这种念头或恶习;或者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态度、意念和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指责别人这种性格的恶劣及批评别人这种态度和意念的不当。投射能让我们利用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如“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都是一种投射的表现。此种机制可以保护个人内心得以安宁,但会影响个体对事情的正确观察和判断能力,并易造成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对个人缺乏建设性的功能,例如:有些不良少年,别人无意中看他一眼,他就动手打人,认为别人瞧不起他,这都是投射因素使然。患有妄想迫害症的病人,亦多采用此机制,他内心憎恨别人,却疑神疑鬼,无中生有他说别人要杀害他。

(部分百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以为买东西可以不用付钱拿了就可以走,看见喜欢的东西不管是谁的就是自己的,直到挨打以后才记得原来世上还有付出这...
    男孩卜帥阅读 217评论 0 0
  • 就是在某个时候 猛然回头 才发现 自己已经走了好久好久 久到好累好累 累到好想在某一处 从此停留 就像一朵花 离开...
    静语花言阅读 198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