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电话的时候,母亲说在陈医生家抓药呢。随后就看到父亲在群里发来一个短视频,视频里是陈医生在布满抽屉的壁柜前用古老的称把药称好并依次凭手感分放进几个袋子里。
我说: 陈医生也显老了……
姐姐说: 七十多岁的老中医了……
其实我俩心里都清楚,不光是陈医生老了,我们的父母也五六十多岁了,也老了。看着他们也就是几年前还笑容满面的脸现在已经是忧虑重重了。年轻的时候只盼着儿女长大成材,真的大了,却天各一方,一年一次吃个团圆饭都难了。
特别是现在生病了,跑去医院得挂号,排队,东奔西跑找科室再排队做检查化验……一天下来,人折腾的够呛,结果有好的有坏的,拿了一堆西药回家,吃了不痛不痒的,感觉有所缓解又感觉没有痊愈,总觉得缺点什么。
于是干脆还是去找老中医。大家都认识,见面了,笑一笑,握个手,递支烟,把把脉,聊聊天,戴上老花镜,开个处方单,再不紧不慢的对照着一副副药摆好,一种药材一种药材得往上添齐补足。走的时候说一声,感觉好些了,告诉我一声,感觉不好,还来一趟。这过程,是看病,又像是串门。不紧张不拘束。
人们说,病由心生,心情好,身体就好。我们也知道有些事情我们做晚辈的没有顺着他的意思,换个环境在城里格子楼似的生活让他拘束了不自在了,提醒注意甚至是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气也让他为难了不顺畅了,于是留也留不住还是一个人回到老家,然而大半辈子都是母亲伺候衣食起居的他突然独自一个人照顾自己,果然还是把身子拖垮了。
姐姐十一回去了一趟,说家里门窗紧闭,屋里一股霉气味儿,她把楼上楼下,房顶和地面都打扫了遍,光楼顶就扫了一桶灰。还把他心爱的家谱家规一本本拿出来摆开在楼顶上太阳下晾晒。
父亲是个有着很典型家长制作风的人,他极其尊重传统文化,特别是家族家风家训族谱在他心里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当村里发来张家家规的时候,他是欣喜若狂的犹如接圣旨般双手接过来带回家表在墙上。连头像也是这个。
等姐姐回城里上班的时候,他自己去了医院。检查出不适,还附带照出脑萎缩。为此他的电话一天都没有打通,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左领右舍和门前的近亲有多重要,一个个去打电话就为找到父亲,看看他情况。
第二天父亲在镇上医院输了液,在市里医院做了检查吃了药,结果还是选择自己相信的老中医。我问,吃中药有效果吗?母亲说,几年前她腿疼关节疼,是这个中医看的说是风湿,吃了几副药,管了几年没复发了。现在父亲这个情况,陈医生说是有一股气淤堵在胸口,那股气是可以跑的,把它顺了就不觉得胃疼了。现在是第二个疗程,吃完再看。
他说,让爸出来看病吧,这边条件好,也方便照顾。我落下泪来。没有长期离开自己长大的地方的人也许永远不会懂,那份老家的归属感。没有远嫁或者移居他乡并成家立业的人永远不知道老家的含义。
老了,老中医也老了,父母也老了。五六十多岁的老父母又去看了七十多岁的老中医,让我这个身不由己的女儿夜不能寐,思念成河。
愿早日实现玖哥的期盼: 妈妈,什么时候去外公外婆家啊?
我说:等你放假吧。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一时半会儿回不去,还真不是或者不只是孩子放假不放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