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乔给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节课,如何去爱自己。
这个课程的核心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听起来好像是伪命题,谁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呢?意识上确实如此,我天天在口头上喊着爱自己,尊重自己的内心,事到临头的时候,有股察觉不到的力量,驱使着自己莫名其妙地行动起来,做着完全相抵触的选择与行为。
她举了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关于假期出行计划的问题,乔乔已经几次问到我的想法,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需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还要问下前妻,综合考虑之后再做决定。这个回答里并没有我的意见,而这也是我处理多维事件的通常选项,必须要先考虑他人的感受,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满意而拖延,等到最后一刻再做决定。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把自己放到最后,面对的,往往除了委屈自己还有各种不甘心。
看起来有点理想主义,但这一次我决定深挖一下潜意识,作为一个童年时被母亲严格控制的男人,缺乏自己独立的空间,几乎所有自我的声音无法被听到,一切决定都要听从母亲的安排,反抗的结果是激烈碰撞加混合双打,幼小的孩子只能做出妥协。
可悲的是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只有女王与女神才能吸引我的视线,那种被控制的感觉让人熟悉亲切,当然也要借助女神的风采,满足内心极低的自我价值感。碰到依附于己的女人,第一反应就是向外推,遇到事情习惯于寻找理由推卸责任,害怕犯错后来自母亲的惩罚。
面对孩子的成长,也会有诸多的纠结,意识上告诉自己不去控制孩子,事到临头还是要替她做决定,时时告诫自己不要发泄情绪,看到成绩单的时候还是会充满焦虑。
找到了理由推卸完责任,即完成了成长的第一个任务:“觉察”,而成长的第二个任务是“改变”,成长的任务如此繁重漫长,完成这两个任务的理想目标是“时时刻刻”,觉察是让自己不再有自罪化的倾向,同时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里自己的情绪情感,改变是去选择与以往不同的处理方式,留精华去糟粕,重塑一个崭新的人格。
话说的如此简单,真正面对的人才知道,改变是多么的艰难,那些被压抑的情绪,那些如此痛苦的情感,都被我们隔离在了意识之外,每次跟真实的体验待在一起,文字就会停不住的从我手下流出,时常感觉到心室里的早搏,坚硬绷紧的大腿,沉重僵直的肩膀,渐次放松,情感在流动。
乔乔温柔而坚定的告诉我,现在我需要尊重自己的想法,不必太在意她和孩子的感受,而她和孩子也可以拥有自己的选择,当每一个自我都可以被容纳,才能获得真诚的相互理解与包容。
当我有了旅行的计划,不必担心自己的计划是否完美,可以选择独行或者邀请她和孩子的参与,她和孩子自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出决定,更不必在意其他人的感受,当你有了自己的想法:
乔乔说,你只需要把自己的决定通知他们一下。
原来对于我而言,自己才是自己世界的中心,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对于他人来说,他人也是他人自己世界的中心,只有在自己世界中成为了“我”,才能与他人世界中的“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