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周看到一段文字,大意是说考试的书籍熟读之后,以作者的角度和书的现有框架和原理去推理每一章节的内容,会发现绝大部分逻辑严谨,条条在理。但总有一部分晦涩难懂,更无依据可言。最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这部分是从实践检验中总结得来的,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检验的又不能以熟知的理论知识去解释的知识都记载在这了。
工作中,总想以流程去规范前端,就是用编好的准则来约束前端,但执行结果不良。每个人习惯了固有的习惯,前端人员所想就是:只要能达到结果,不管用什么方式方法,都可以。因此他们都采用了自己最拿手又离结果最近的方法去做事,不重视流程。这时才知道考虑下一步骤的执行者是否方便执行作为结果的考量指标之一,是多么有远见了。
总想前端人员按照新的流程走,习惯新的习惯。这样他们就要舍弃固有的习惯,刚开始执行效果很不好。
在处理一些主动性全在我这边的事情。上一个月总结出来的方法,这个月就会发现有bug,总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对方换人对接啦?对方的工作方式改变了?还有对方公司转型了等很多原因。
面对这样的难题,有意解决,到了明天,明年便不再是难题,所以给自己压力是愚蠢的,认为压力有害更是愚蠢的。
我是一个后知后觉者,典型症状:遇事反应慢,事后诸葛亮。那就从接受自己的笨拙开始吧,起初歪歪扭扭走路的样子,难看又怎样,为了成长,还有什么放不下?
时间在每个人的心里,不停地拨动着指针,每一天的流逝代表着所有事物状态的变化,所有的事物如活水流动着,即使缓慢,也在一点一点在变动。甲的消亡,乙的出现。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中。所以一直规范的流程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