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是个农村娃,在18岁的那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来到城里打工。他是个有目标孩子,为了实现目标,他展示出了他所有的“才华”。
他是个聪明的小伙子。“无论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和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
他很勤劳。“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样。”“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 “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在烈日下,其他车夫都不敢出工,连动物们都热的躲到阴凉的地方,而他不惧烈日,奔跑在被晒化了的柏油马路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狂雨暴雨一波接着一波,一波胜似一波,他依然不惧怕,奔跑在狂风暴雨肆虐的马路上。
不仅如此,他还健壮,坚忍。
可命运并没有眷顾他这样勤劳上进的人。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经历了三起三落。
一 起: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被孙侦探搜去了祥子辛苦攒的钱,再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给祥子买车。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祥子喜欢小福子,小福子最后上吊自杀。
从此这个曾经勃勃生机,诚实可爱的青年,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变成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是什么使祥子最终堕落了,走到自己的末日。
我们看看背景,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祖国母亲正处在危难时期。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时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1936年上半年日本在华北大量增兵,华北五省名存实亡。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老舍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
也就是说,祥子的悲剧有它的社会原因: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一个军阀割据的年代。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人命是很不值钱的。只要有人有枪,随便就可以杀几十、几百个人,然后割据一方。祥子一个人力车夫,在乱世中根本就没有能力自保,于是就发生了被大兵把车拉走,杨宅不给仆人吃饭,还有孙侦探诈骗祥子种种悲惨的事件。在乱世中,没有人权,没有正义,有枪就可以欺负人,像孙侦探那样的投机小人,诈骗无知的人力车夫,在一个法制社会中,也会有,但会被制裁。杨宅的主人虐待仆人,如果是现在我们可以用法律维权或是转掉头走人。当今社会中,不工作的人,贫困艰难的人都会有救济金(当今的扶贫工程,知识技能帮扶,物质金钱帮扶。),何况祥子这样勤劳的人(当今勤劳就能致富,就能过上好日子。)?但在那个社会,为了几块钱,他只能忍气吞声。他看多、受多了这样的事情,祥子对生活绝望了,对自己付出的努力绝望了。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事例,例如医疗条件不先进,拜神求医,为养活弟弟而去当妓女的小福子……最后祥子认为自己的努力全是白费的,于是便不再努力,堕入了深渊。不仅从精神上,也从物质上狠狠地打击了祥子。这些是社会因素,外在因素。
但是,一座城池的毁灭必然是里应外合的结果,人也是一样。
祥子外强中干。他看起来高大坚强,实则内心脆弱。刚开始他自信满满,是他年富力强,老实,可他发现这些都顶不了事,他就迅速绝望了。加上他真以为自己是“高等车夫”就顶事,他看不清这个社会的本质,认识不到自己的脆弱。当然他一个农村人,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受的教育又少,自然看不透社会。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高人。祥子太天真无知了,吃那么多的亏还是没看清周围的一切,才会绝望,堕落。他也缺乏毅力,内心脆弱。小福子死去后,他没有选择好好生活,而是选择了自甘堕落。
所以,祥子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悲剧,也是他个人性格造成的悲剧。尼采说过,“那些没消灭我的,让我变得更加强大。”祥子经历了那么多,还是毁灭了。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形象,不仅在当时能够引起读者反省,就是现在,我们再读,仍然能够从主人公的悲剧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