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练习一万个小时的说法来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异类》一书。可是后来人们发现,强调练习的同时,也不能否定天赋的重要性。一项2014年的研究发现,对音乐来说,天赋比练习时间重要得多。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真正关键的是练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一万个小时的时间。正确的方法是“刻意练习”,这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首先提出的。具体可以总结成四点:一、只在学习区练习;二、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三、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四、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这是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两层的中间就是学习区。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应该立刻转入下一个困难点。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持续进步的关键就是持续的在学习区做事。
刻意练习的最关键部分是“基础训练”,基础训练学习的是“套路”。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这些知识和技能,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下棋用的定式,编程用的固定算法,这都是套路。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工作能力主要依靠两种记忆力:“短期工作记忆”(short term working memory)和“长期工作记忆”(long term working memory)。短期工作记忆有点类似于电脑的内存,是指人脑在同一时刻能够处理的事情的个数,我们一般只能同时应付四个东西,多了就不行了。短期工作记忆与逻辑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有关,很难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和智商有很大的关系。
长期工作记忆,类似于电脑的硬盘,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存储在长期工作记忆中。可是长期工作记忆,具有高度的结构性,它是以神经网络联结成的“块状”存储的。比如职业棋手,眼里看到的棋盘,是分为几组几块的,通过识别这些“块”,他们可以很容易的记住棋局,而普通人看到的是一颗一颗的棋子,长期工作记忆的这种结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存储。
而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长期工作记忆的过程。一个脑力工作者水平的高低,关键看大脑中存储的套路有多少。艺术家采风,棋手打谱,律师学案例,科学家看论文,都是在大脑中存储模块化的套路的过程。掌握了套路的棋手,看棋盘就不再是一颗一颗的棋子,而是一块一块的棋局。
关于人脑记忆套路的机制有两个理论:一个理论是说完成一个动作需要激发很多个神经元,如果这个动作反复重复,那么这些神经元就会反复的一起被激发,而这些一起被激发的神经元最终就会连在一起。用神经科学家卡拉(Carla Shatz)的话说,这就是“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因为每个特定技能调用的神经元不同,那练习不同的技能,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网络结构。
另一个理论也是建立在神经元基础上,但强调的是,包裹在神经元伸出去的神经纤维(轴突)外面有一层髓磷脂组成的膜,这层膜被称为髓鞘。当我们做重复练习时,神经纤维外面包裹着的髓鞘就会越包越厚,丰厚的髓鞘可以屏蔽阻止其他干扰信号,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和快速,髓鞘把小道变成了高速公路。
这两种理论都认为,技能是“长”在人脑中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的把技能套路“长”在大脑中呢?关键是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而且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在音乐训练中特别强调分块练习,要将一首乐曲分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的反复练习。在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够感知到构成这一小块儿技能的内部结构,随时调整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