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神仙
柳涣歌后面邻桌没有窗户,靠近角落,是一位书生打扮的中年人,头戴纶巾,留着胡须面色略显沧桑,其行举随意且不失儒雅。
柳涣歌前面一桌则是一位光着脑袋的年轻人,眉清目秀,面色俊朗。他的身上穿着数个补丁的灰色长袍,与常所见的僧服大不相同。他脚下穿着一双罗汉僧鞋,更能证明他是一位出家人。他没有喝酒,而是在喝茶,偶尔看向窗外,不知在寻找什么。
“听了二位兄台倾心而谈,不才也心有感慨,不知道二位小兄弟是否愿意一听?”声音正是那头戴纶巾中年书生处传来。
柳涣歌与墨言华对视一眼,循声而望,却是一位稍显年长的中年人。他起身抱拳一礼,道:“不知道这位前辈如何称呼?”
“我叫郭子超。前辈不敢当,我也只是比你们虚长几岁罢,若是不弃,可以喊一声郭大哥。”
柳涣歌虽游历江湖时间不长,却也是听说过这号人物,开心地道:“原来是江湖上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半日神仙老书虫’郭子超郭大侠!听闻郭大侠行侠仗义,善以言行点拨人心,只是不好抛头露面,每至一地凡事被发现后只逗留半日,便不得寻踪。能与这等人物结识实在是三生有幸了,称一声郭大哥便是我们占了便宜!”
“柳兄弟有礼。柳兄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至于我的事多半都是谣传,我也是只是闲时无聊打发时间多读了几本书而已。”
“郭大哥有礼。”墨言华离开睢阳不久,听柳涣歌一番介绍,也连忙起身行礼。
“墨兄弟有礼。”
三人竟然默契地举杯,摇摇隔空相敬。
郭子超拿起酒杯,主动走了过来坐下。柳墨二人起身相迎,柳涣歌为其添酒。三人客气一番后又坐下聊起来。
郭子超对着柳涣歌道:“柳兄弟,实不相瞒,我认识你背后的这把天地同心剑。”
“哦,郭大哥是在何时见过?”
郭子超回忆道:“在我很小的时候,曾跟着我的师父流浪江湖,有幸见识过令师慈云真人与逍遥派紫玉真人的一场惊天动地之战,当时令师所使的便是你背上的那柄天地同心剑,最终使出一招‘天地同心’胜紫玉真人‘得意忘言’半招。那一战之后逍遥派从此在江湖销声匿迹。至于当年具体发生了什么,恐怕就不得而知了。我当时很小,师父当时也并未细说个中缘由。”
柳涣歌感慨道:“想不到师父他老人家还有这等故事。”
“不错,你师父年轻时,也曾手执天地同心剑,问道江湖,当年的东海沉剑阁,南海归墟剑派,蜀山仙剑门,逍遥派星剑宗等诸多剑派同辈之中,令师无极门慈云真人当属第一人。”
“却是从未听师父提起过。”
“那是自然,慈云真人曾言自己一生为道而生,本就志不在江湖,又岂会在意这些江湖虚名。”
“多谢郭大哥相告。”
“不必客气,其实慈云真人也曾于我有恩。刚刚听你们在论缘,我倒是有几句话不知道你们可愿一听,即便有不同想法也没有关系?”
“郭大哥请讲,我等愿洗耳恭听。”柳涣歌拱手一礼。
“柳兄说缘乃天命之所归,常道之兴运。不知道何谓天命?何谓常道?”
“天命,书中言乃天道意志,主众生之命途,亦是造物之所属。常道乃世事更迭之法则,如四季之替,五行旺相之属,如当令者旺,令生者相,生令者休,克令者囚,令克者死。”
“那你认为呢?”郭子超点了点头,反问道。
“我认为?”
“不错。书中所言,乃是前人之论断,你心中你的感受又何谓天命何谓常道呢?”
“这倒是未曾想过。”
郭子超放下酒杯回答道:“悟道应该悟你的道,而非书中之道。我先说说我的感受,若是有异,权当玩笑一听。天命,乃先天所赋万物初始之名状,有贵贱、高低、长短、大小诸多分别,其后应常道而行,如夏秋流转,五行之律,自然世界有花开有花谢,亦有月圆和有缺,无命之命也。”
柳墨二人听了细细思索起来。
墨言华问道:“何谓无命之命?”
郭子超解释道:“草木山石,日月星辰皆为无命。”
墨言华言道:“我明白了,就是死物。不过有无命之命,应该也有有命之命吧?如果有的话就是活物了吧?”
郭子超笑道:“你如此简单地理解倒也说不得错,只不够准确。无命之命不止死物,死物是其一类,亦是有活物。有命之命者,当属以人为最。人除去饥食渴饮困睡,比草木鸟虫之属又多思多情。思者可令人权衡利弊,情者可令人一往无前,故无命之命。非有命之命,自然之天命,非人之天命。”
墨言华还在思索,柳涣歌道:“若今日你我相逢,岂非缘也?”
郭子超笑道:“也是,也非。”
柳涣歌请教道:“郭大哥请明示。”
郭子超道:“柳兄弟,你若未负此剑,我当不识,虽同在此楼,必不相识,何来相逢。柳兄弟,背负此剑,若不论有缘,即便相逢也无此间对话。”
柳涣歌细细品着郭子超所言。墨言华道:“郭大哥真乃高人,非我等所能及。”
郭子超客气笑道:“墨兄弟,不必妄自菲薄,各人自有各人的机缘。”
墨言华也客气道:“多谢郭大哥体谅。”
柳涣歌思虑半晌只此人讲话,颇有违逆书中所言。心中不禁自问道:莫非书中亦是有错吗?
郭子超见柳涣歌尚在沉思,提醒道:“柳兄弟不必沉溺其中,机缘到了总有机会去慢慢领悟。你若是有兴趣,我这有本《天示录》记载着一些自己的感悟,闲时会写上几笔批注,当可一观作参考。”
柳涣歌回过神来,感激道:“多谢郭大哥割爱相赠,此刻相谈不便拜阅,我便先收起来了。”郭子超点了点头,看着柳涣歌细心地将《天示录》收拾起来,收入怀中。
第七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