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路”真的是为一线教师准备的一份专业引领的饕餮大餐。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大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精准解悟,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课程启示。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1课,单元主题是“走进古典名著 感受名著魅力”。回忆自己当时在教学这一课时,根据教材“阅读提示”,对小说这一文体的阅读取向即定位在“故事情节”上,因此这一课也就上成了“情节分析课”。
听了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一课,深感汗颜:自己对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都没有把握准确!课标第一句话即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此处重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可以理解为: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其独一无二的“言语性”。王老师这节课四分之一的时间梳理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剩下四分之三的时间带领学生品读、咀嚼、领悟、积累课文的语言表达。这里摘抄王老师的部分教学用语和大家分享学习:
1.“猴王的形泉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它写出来的呢?”
2.“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反过来说,正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内容与语言高度融合,这就叫经典。”
4.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作品与二流作品之间的区别,往往只差几个字。同学们,像这样描写石猴的语言的——短促、重复,文中还有几处,你读一读,再感受感受。”
5.“上了这堂课,大家一定发现: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因为——‘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
王老师引领学生领悟语言节奏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猴王形象便在听者脑海中鲜活起来。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王老师抓住其不可思议的神性、活泼顽劣的猴性以及敢作敢为的人性,三性合一,形成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惊叹于王老师的主次分明、取舍有度,不枝不蔓,灵动稳重,细腻而大气!真的惊艳到我。
语文课教什么,还需做自己独到的思考,在实践中闪现出智慧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