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讲知识管理,都是先从知识的定义讲起,而我认为知识管理应该先要了解思想开始。我们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是怎样变成了现在的自己。也许你会回答:“我变成现在这样是由于我自己的选择,由于我考虑了兴趣、喜好和态度以后作出的选择。我所选择的这些特质最适合我的风格和个性。”
这个回答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在更大的意义上说,事实并不是如此,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
一、思想如何形成
①时间地点的影响
时间地点是由具体的环境、信仰和习惯所决定的,这些都限制了你的经验,并影响你的思维模式。比如欧洲、亚洲或南美的人对于守时,就有不一样的观念。迟到5分钟对于美国商务会面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阿拉伯国家,迟到30分钟都是正常的。
诸如此类的因地域不同而造成的观念差异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或文化背景下,会使你成为一个不同的人。
②观念的影响
当一个人表达一个观念时,同时在逻辑上不可避免的也传达了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些观念。例如我们经常用来鼓励别人的话,“如果你相信自己,就能够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由此可以推导出,除了信念以外,其他任何东西都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两个观念是等价的,原因在于,它们被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了一起。
再比如,一句俗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背后透露了很多的观念,例如要听老人的话,吃亏是不好的,老人的话是对的,老人有经验,经验很重要等。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以及相关的信念。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意识到我们所面对的观念密切关联的含义,这样我们就容易把明智的和愚蠢的、有益的和有害的观念区分开来。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你所面对的无数的观念将以类似的方式不知不觉的影响你的信念和行为。
③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是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微博等信息发布的中心点。尤其是现在信息渠道变得无比通畅,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来影响别人。
那么大众文化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考虑媒体最常用使用的形式和策略就知道了。广告经常以标语口号(如脑白金、恒源祥)和名人推荐来对公众进行狂轰滥炸。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诉诸人们的情感,创造对产品和服务的认为需求。
结果多数人对这些诉求形成了情绪化地、冲动地、笨拙地作出反应的习惯。电视节目人运用频繁的场景转换和感官诉求(如动作暴利、赛车碰撞、性邂逅),以维持观众的兴趣不减。然后,他们就可以频繁的插播商业广告。
据统计每15秒钟商业广告内的切换次数从6到54次不等,平均大约为17次,注意力转移的总次数超过了每小时800次,或每分钟超过14次。
这种控制使许多人不能形成一种成熟的注意力跨度。使人们期望在工作和学习场所也得到像电视中得到的同样的连续刺激。明显的是,这个愿望不可能被满足,当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说老师讲的枯燥无味,工作环境不好。
所以现在很多人很少有耐心读完一本需要思考的书籍,反而更加喜欢阅读快餐式的小说,来满足精神上的短暂的愉悦感。
④被人为的操纵
影响他人思想和行为的做法自古就有。但是直到20世纪早期,俄罗斯心理学教授巴甫洛夫发表他有关条件反射的研究成果后,操纵才成为一门学问。巴甫洛夫发现,喂狗时摇铃,可以使狗形成一听到铃声就流口水的习惯,甚至在没有食物给它时也是如此。
美国的心理学家沃森,把巴甫洛夫的成果运用到人类行为的研究上,并且在他的职业生涯后期把这些应用在了广告领域。他发现,对消费者最有效的吸引并不在思维而在情感。他建议广告商“告诉消费者某些与害怕联系起来的事情,唤起爱慕或爱恋反应的事情,或激起一种深度心理或习惯性需要的事情”。
⑤个人经验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这些经历,有部分会被我们总结提取形成经验,对于同样的经验,我们还会将其与先前的经验对比,对它们进行分类、解读和评价和升级。所有的这些过程都可能是在无意中不知不觉的进行的。优秀的思考者,会升级自己的经验系统。而差的思考者,则完全靠潜意识去处理经验。
⑥观察
观察是最直观的一种方式,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但我们往往戴着经验和信念的有色眼镜来观察世界。在看到事物之前,我们已经先听到了关于这个事物的一些事情;在经历大部分事情之前,我们就对它们进行了想象。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影响我们对此的整个理解过程。
以上6种方式,综合起来,形成的我们所谓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里,我更愿意用信念这个词,所有的影响,融合形成了我们的信念。
二、心智模式
什么是心智模式,简单的来说,是指一个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象、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其中,乔治·博瑞的定义个人更喜欢:
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
当我们通过我们的接受器官,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感觉,接收到了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大脑通过心智活动之后,会形成一个主观结论,而这个主观结论指导了我们的行为。
举个栗子,当我们看到一个女人,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这个女人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这时大脑通过已有知识进行配对分析,即这个女人身上的衣服是否匹配漂亮,这个行为举止是否匹配淑女,亦或是辣妹?经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你会得到一个主观答案,对面来的是一个漂亮的淑女。这个答案对你下一步行为有指导行为。
这个过程通常一瞬间就发生和结束了, 所以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是觉察不到自己的这些思考活动和路径的,因此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需要先了解是什么影响了自己。
心智这东西,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如若一个人错误的认同“智商天定”的观念,那么他就可能错过发展、培养、重建心智的机会,甚至连开启心智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再来看一下大脑思考的两个阶段。
在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上,把思考这个过程的心理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产生阶段和判断阶段。在解决问题和决策时,这个两个阶段相辅相成。高效的思考需要掌握这两个阶段中所有适当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来看下,作为一个好的思考者如何在每个阶段更有效的思考。
产生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脑会产生各种关于问题的概念、不同的解决方式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具体而言,好的思考者在选择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时,先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考虑许多不同的的研究方法,并且在做出判断前产生许多想法。
而差的思考者往往在有限的视角下看待问题,在问题发生时只采用想到的第一种解决方法,判断每一个问题都很迅速。此外,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想法和通常的看法、熟悉和所期待的想法相混淆。
判断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对产生的想法进行检查和评估,并且在适当的地方予以补充完善,然后做出判断。好的思考者能在有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不仅仅靠自己的直觉。他们能够敏感的觉察到自己的局限和倾向,能仔细检查自己思考的逻辑和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他们能够识别问题不完善和欠缺的地方,对负面的结果能有一个预期,并且常常能够完善和提炼自己的想法。
与此相反,差的思考者快速进行判断并且不具有批判性,忽略了一些必须的证据,在形成结论时常常依靠自己的感觉。他们对自己的局限性和倾向性常常视而不见。
总结
提高思考能力的难度取决于你的习惯和态度。在此之前,如果你很少有或者没有直接的机会对你的思考技能进行训练,那么你的思考可能就被一些不好的习惯和态度束缚住了。
如果一开始你认为改变思考方式和态度似乎不太可能,请想想下面这些事情,比如游泳、开车、乒乓球等,最初也让你忧心忡忡,但很快你就学会了。不熟悉的事情似乎常常令人望而生畏。
三、如何训练意识
1、把你对任何人事物的第一反应当做一个尝试,无论它多么吸引人,在你未考察之前,都不要接受它。
2、判断你为什么会作出这个反应。是什么影响你做选择。
3、考虑是否有比第一反应更合适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