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书分享完,布置了个作业:你有没有坐过过山车,回忆一下整个亢奋循环的经过。
听到芳姐喜欢这个作业课题,自己也忍不住回想,越想越兴奋,虽然上一次坐过山车已经是4、5年前了,现在需要一定的勇气才敢再上去。
现在我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了,我怕死,哈哈哈
但毕竟体验过的感受还存在体内,回想一下,曾经的亢奋仿佛又浮现在眼前,同时也忍不住想对自己说:当初是真不怕死啊……
第一次坐过山车是16年去香港旅游,当时还没去过大城市啊,刚毕业也十分青涩,到海洋公园时一进入看到这么多刺激的娱乐项目,特别是每个项目都一堆人兴奋地排队,我和朋友有一点畏缩。
既来之则安之,总不能去坐旋转木马吧!
后来就和朋友约了,先从入门口看下来比较简单的经典动感快车尝试一下。
排队、拍照、漫长的等待、无聊而又期待……
终于要上车了,打开闸门坐上去,“叮叮叮……”警戒声响起,安全卡口压下来,上车的连接板一收,两边已是悬空状态,这下想走也走不了了。
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心跳微微加速,喉咙有点发热,感觉堵住似的,双腿不是抖而是有点麻木,为了凸显自己的自然还得故意晃几下,没有肌肉的柔软,仿佛两根筷子在那边晃动。
脸上的笑容会有一丝丝不自然,强颜欢笑是我能保持的唯一礼貌。内心的小怪兽在说:怎么样才能表现得不像第一次坐过山车,在线等,有点急。
过山车的开始通常分两种情况,1是缓慢平行然后拐点下冲,2是缓慢上升快点下冲。
不管哪种,前面那段都是足够慢且有段距离,还能听到车子前行与轨道摩擦的“咔咔咔”声响,甚至到拐点时会故意停顿一下,紧接着杀你个措手不及。
引发全场尖叫只需一瞬间,然后保持全程高潮。你说设计过山车的人到底是什么魔鬼?啊啊啊啊……
我也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情,反正叫就对了,双手紧抓安全防护,身子由于冲击力微微前倾、双腿是飘着的,在告诉前进的情况下,我已经感受不到自己的心跳。
我尽量让自己做到全程睁开眼睛,开始享受那股刺激,全身的细胞都打开了。
一轮的时间是非常快的,当快要停下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是极度兴奋的状态了,意犹未尽啊。于是下车之后转身立刻又排队上了车,再来一回……
经常看到很多腿抖,脸色发白、呕吐的情况,我却完全没有,反而兴奋极了
有了这个经历之后,我仿佛进入一个新世界,开始兴奋的坐各主题的过山车。
香港海洋公园最经典的是越矿飞车,被称为全世界景色最美的过山车,它是在悬崖底下建造起来的,加上走的是旧工业风格,第一眼看上去就是设备陈旧的那种。犹豫了很久坐上去了。
当前面体验了那么多轮及各类型过山车之后,已经不在是盲目的尖叫了,这个时候坐上越矿飞车,简直时机太对了,尽收眼底的美景,感觉自己真是飞上天了。
后来还有两次玩娱乐项目的经历,一次是去新加坡的环球影城,一次是和老公去方特。变形金刚剧场过山车、跳楼机、大摆锤全部坐过了,会缺少一点点刺激性了,因为坐过太多了。
但是身体的反应还是存在的,心跳加速、刺激、嗓子眼吊起来的感觉统统都有,这些是生理上不可避免的。
直到我看了《死神》系列的游乐场篇,过山车因游客带的相机掉下,卡住轨道,完全没法避免,全部死亡。虽然这是电影恐怖情景,但是我从此再也不坐了
还有一个终极项目——大摆锤,这是跟过山车跳楼机不一样的点是,大摆锤有着双重不确定性。首先它就一个支点,整个空间任由它发挥,可能性太多了,第二是大摆锤旋转的同时,座位还自带360度的旋转……别说了,有点想吐了……
现在想想自己在前几年体验了那么多回过山车,也是很赚了,毕竟现在有了更强的安全意识,也不再那么年轻,估计往后余生再也不会去体验了
现在体验的只有体重上的过山车,每次上称前也要经历一次亢奋循环,“昨天多吃了一些,今天不知道涨了没?哎呦,身上还有钥匙没拿,袜子也要脱一脱”
体重跳转中又是一种兴奋和紧张,直到数据落定心里又开始“总算保重了”、“哎呀,怎么又涨了,今天要控制”“哇塞,达到目标了”
尝试着去关注自己对事件的亢奋循环状态,好好的体验,运用体内的能量,注意做到激活和排解,我们会得到放松和满足感
对了,后来我们总结了一个经验,如果别人玩,经过过山车底下尽量远离,如果自己玩一定要坐前排,因为如果遇到有人忍受不了了,直接吐出来,你是不知道的,你只会感受到天空中多了点湿润的空气…………自己脑部下画面,哈哈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