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书:《老子》
阅读时间:2016年12月1日
阅读状态:上班地铁路上1小时 读完
阅读理念:带一本书上路
阅读方法:速读+略读+关键词读书法
阅读诉求:《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来源。
核心关键词:道、德、无为、无不为、上善、玄德、玄同、玄妙
高频词:圣人、民、欲、玄、朴、知、得
读《老子》,阅读目的是了解道家思想,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本真正的完整的哲学书,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对应的我正在读胡适的北大哲学课的《希腊哲学》部分,想对比看下两种哲学的区别,为何能获得如此地位。另外也在读《希腊神话》,可以更好地从神话角度去了解希腊。
庄子继承了老子,写了《庄子》,读完《老子》,也要快速泛览下《庄子》,《老子》《庄子》是道家最主要的著作,这两本书读完就可以大概了解道家的思想面貌了。
说回《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经》,上篇为道,下篇为德。共81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九是个位最大的数,九九八十一,不知道这个81是不是有这种玄妙。《西游记》也是81难,不知道是不是受其影响。总之这个81还是挺值得琢磨的。
《老子》这本书看着字都认识,也挺简单,组合到一起就是深奥的哲学。读这本书的感受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感受。“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本书着实不好懂,所以想一遍攻克基本上没有可能,所以我用1小时的快速阅读,整个地阅读下来,一边读一边看老子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思想脉络是什么。其次我去印证我的知识认知,把大概能懂的感觉说的好的句子都摘抄下来。先把这部分掌握了,不能明白的也许是缺乏学力,也许是缺乏阅历,留给后面去解决。
采用的是关键词阅读法,也就是看这本书都讲了哪些关键词,哪些词经常出现。比如老子的核心价值观的词首先是道、德,其次是善。道是大道,德是玄德,善是上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第一句就讲道,但道怎么解释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
你自己体会下什么是道?孔子讲天道,老子讲的道是天地母,这个道要比孔子理解的那个道还大。那道又是怎么转化的呢?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世界有四大,按照道,天,地,人排列。《易经》里也不过是天地人三材。这个道多了一个维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提供了从人到道的学习路径,老子讲自然不为谁生,反而是最恒定的。所以道法自然。
天之道,损有餘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关于天道和人道,老子是这么阐述的,大家自己感受下。老子以道开始,以道结束,可见这个道是他最核心的思想观。
再说德,这个德是什么呢?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这段话的重要性在于,从道到德的关系过渡。当然也揭示了治邦安民的策略是愚民而不是明民的道理。这个和儒家的《大学》中的明明德和亲民(新民)的观念是不同的。孔子讲君子之德,老子讲的德却不同。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是老子解释的玄德,有意思的是同样的话,《老子》里对玄德的话重复说,可见对其重视。但是要解释这个玄德,于我还并非易事。至少要去明白这个“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刘备很厉害,因为刘备字玄德,显然他领悟到了玄德的精髓了。可惜不能问问他了!说到玄德,我又想到历史上有个钱玄同。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钱玄同这个名字也许也是来自于《老子》,我们接着说回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下德无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上义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把德分上下,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他把道,德,仁、义,礼依次按高低排序。显然老子遵奉的“道德”高于了孔子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至少老子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对仁义礼还是颇有微词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大家知道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读了这段话我们对“道法自然”更好理解了,不过也劝孔子别搞仁义礼乐了,不过孔子没听他的,也发展出了自己的儒家学说,同样影响中国几千年。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关于德,老子和孔子的说法也很不一致。“以德报怨”我们都普遍接受但是却不容易实行,老子并不认为这样的德是善。孔子的善是至善,老子的善是上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说完善,然后说无为,无为现在理解为不做什么,实际上无为还有个无为而无不为。
為学日益,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為。无為而无不為。
学得越多,道却越损,损到一定程度了,就无为了。
我无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讲究无为而化民,并非治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不做反而有时候比做好。民智不一定好,民朴是一定好的。
道常无為而无不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我们平常常说明智,明智老子这么解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并自知才叫明智。接来下我们再来看“知”。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為而成。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圣人厉害了,可以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和我们说的“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观点很不同,对于我来说,还很难理解。
同样老子经常提到的是“圣人”,而孔子经常提到的是“君子”。体会下,有什么不同?
《老子》中无数次也提到民。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对于民,他看透了很多,也提出很多化民的方法。(看前面)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
少则得,多则惑。
我最近感受很深。
摘抄信息(认知的信息):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為和。
天之道,损有餘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德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下德无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上义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无为
道常无為而无不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為学日益,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為。无為而无不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我无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為而成。
民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得,不可得
少则得,多则惑。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小国寡民的理想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他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衣养万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终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