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来简书了。
主要原因之一,是觉得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爱好当作一项事业来干的。除了努力,天赋、机缘巧合也相当重要。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生活的压力,当然,它可能是一种动力。
当看到亲人们都在奋斗,忽然发现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瞎忙,想帮忙还帮不上,反倒感到慢下来更省心。
慢下来,当然不只是闲下来。日子好与不好都得过,如何过好日子这个问题,或许大部分的人的脑子中都闪过,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仔细去想。我想讲两件小事,记录我对生活的心得。
关于“横肉直肉”
这是一件许多年前的事。那时父母年纪都逾古稀,身体不好,己明显变老。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父亲在咀嚼着一块猪肉,好似吐也不是,吞也不是,好一阵子才咽了下去。我问爸是不是猪肉切得大块了点,爸说老了牙齿没劲了,“直肉”难嚼了,“横肉”好吃点。
我和姐对视了一下,大概都不清楚“横肉直肉”什么意思。也难怪,父母身体好时,我们姐弟俩几乎不用做什么家务活。
爸爸发现了我们的疑惑,又说,你们忙,这些小事情没时间去注意的,算了吧,有劲的时候,横肉直肉都挺香的。
后来父母都走了,随我生活的岳母也八十几了。一个周末我在家切猪肉,岳母说切横肉好嚼点。于是我顺便向她请教“横肉直肉”的问题,不过分把钟工夫就学会了。把肉炒好慢慢品味,的确有明显的区别。
突然想起父亲当年的那一幕,当初干嘛那么粗心呢?真后悔,一分钟可以改变的生活,我却忽略了!
唉,人在被需要的时候恰恰又被忽略了,可能是很后悔的事!
柚子的“公毌”之分
前些天,儿媳托朋友从产地快递来一袋柚子,爱人把它铺开来放好,然后看了看,拍个照发在小家庭群里。她突然又说,这些柚子大部分是“公”的呢,又把这发现发上群里。后来又想起这样儿媳妇会不会觉得是嫌她的礼物了。我说那倒不会吧,不过她不少事都挺较真的,很“科学”,也许会和你理论理论。
果然,儿媳妇发回一大堆“专家”论证,说明水果没“公母”之分的,意思是叫妈不偏听偏信那些不科学的东西。
多年前我也知道一些关于水果有“公母”之分的说法,对橙子、梨分个“公母”也有心得,但对柚子可不懂。于是,我突然来了兴趣,把爱人挑出来的一对“公母”柚子剥开,把两片柚子肉进行对比,还拿了放大镜观察,还真发现有细微的区别,然后又对比着一一品尝,感觉味道也有一点点微小差别。“正宗”与“不正宗”吃过容易分辩,“公母”虽玄,也有说法的呢。
然后是小结:水果“公母”之分,是民间根据味道的总结与分类,“母”的比“公”的咯感嫩滑可口些,倒不是专家们所论述“性别”上的“公母”之分。
嗨,好像这就是过日子。其实呢,这些不痛不痒的事情,让我想明白了,忙,有忙的活法;闲,也要有闲的活法。
对生活中长期堆积起来的好奇,也是一种热爱和希望,一种具有积极意义上的活着。因为每一种思想层次对生活需求的不同,多少人的人生不是不如意比如意的多呢?过好”日子”和过”好日子”,停顿的地方不一样,生活便可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