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隔绝的小镇,平静又安宁,唯一通往小镇的路上,一辆马车慢悠悠地驶来,一阵风吹过,撩起布帘,车上是三位少年。
他们是不久前在远方圣殿顺利完成学业的结业生,而上次他们出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还是是15年前在马车里混混欲睡的天才儿童。
小镇有个传统,每隔十年,都会选三个最聪明的所谓天才儿童送往远方的圣殿学习。三岁及以上的孩子才有参选资格。而要成为天才儿童,必须通过智力测试,外貌打分,身高评比,身体检查等等几十项的综合测评,才能得到一个分数,而得分前三者可前往圣殿。
这项活动几乎是全镇人那年的所有事情,有适龄孩子的家里为自己的小孩而忙碌,没有适龄孩子的家里则为成为评委或者后勤人员。总之,大家张灯结彩,大张旗鼓。
而选出的孩子则会由圣殿使者寄走,晃晃悠悠的马车,走在那条细长的小路上,从日出到月明。
人们不知道孩子们在圣殿到底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因为在每个孩子离开时都会被喂下药水睡下,再醒来时,他们已经在晃晃悠悠的马车上,不记得去过哪里,师从哪位,只记得自己十五年简所学的知识,以及要回到家乡。
终于到了村口,马车停下不在前行,少年们也只得下车,走进村里。首先下车的是为英气少年,他不耐烦的抱怨道:“这马车的设计一点都不合理,一路上又又摇又晃,车里面还空间狭小,真是不科学,不科学。”随之下来的少年有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似乎在他看来,面前的不是自己多年未回的家乡,而是一片未曾开拓的沃土。最后慢悠悠掀起帘子,探出身子的少年则是一副忧郁的模样,一双纤细修长的手整了整自己的衣服,看着不远处村里来来往往热闹非凡的人群,眉头皱了皱。
不知道是谁首先喊出“回来了!他们回来了!”,反正当少年们反应过来的时候,男女老少已经把他们围了起来,他们看向少年们不断地问各种问题,亦或是彼此耳语交流意见评价,总之场面一片混乱。再看看人群中间的少年们,或兴致昂昂,或喜笑颜开,或一脸不耐,也是丰富多彩。
按照村里的惯例,三位少年在村子里参加了隆重的接风宴,全村的人们都为他们欢呼祝贺。整个村子从傍晚热闹到晨曦初露。终于,新一天的太阳从山顶出现,而整个村子才入眠不久。
整个村子都很安静,只有偶尔的鸡鸣和狗吠,哦,还有一个轻缓又坚定的脚步声。昨日那最后下车的忧郁少年,带着自己还未来得及打开的包裹,又重新踏上了昨日还叫做归路的离途。若干年后,人们只偶尔听说,有位流浪的乐人,在山顶隐居,靠着山间的野果,也不知道活了多久。
等村子再次热闹起来,已是第二日的晌午,欢庆过后,少年们便开始了所谓的实习,他们又三天的时间在村里找到自己的工作。
第一天,英气少年去了田间,看着各种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稻米麦黍,他有些迷茫,吃了一肚子老乡热情送来的甜果子,便拍拍身上的土走了。第二天,他窝在自己的屋子里思考了一整天。第三天,他在院里的叮叮当当引来了众人的围观。终于,第四天的一大早,少年的屋子变成了一间农具铺子,热情的少年大声招揽这村名。自此,村里多了为靠农具活为生的汉子。
而那位对这边土壤充满热切的少年,从第一天就闷在自己的屋子里。等第四天再次出来的时候,他似乎更为热切了,随手散发着传单,一路高呼“新世界”跑到村子中心。一个小孩抬头望了望天空中飞舞的传单,扭头拉了拉妈妈的手问道:“那个新哥哥是病了吗”,只见这位年轻的妈妈赶紧捂住他的嘴训斥道:“别乱说话,哥哥可是去过圣殿的人。”可是,随着少年每日的散传单,见人就讲他那所谓的“新世界”,村民们也开始慢慢地躲着他,家里有小孩的都会悄悄地教孩子离那“疯子远些”。于是,村子中心那每日准时出现的人从少年变成老人,终于有一天在没出现。
可是,圣殿依旧十年接走三个孩子,村民也习惯了回来的孩子是这样或那样。可不论是怎样,在他们眼中,那都是去过圣殿的孩子,代表着光明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