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 导读 2
从专制民主的长官到互动开放的良师益友
原文摘录:
从专制走向民主,不仅是一种做法或策略的转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彻底变革。它不是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是要立即付诸行动,落实在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各个方面。如果观念还停留在“我说你听”“我要你做什么你要做什么”上,仅凭教师职业赋予的权威来完成带班任务,那就是一个完全失败的班主任。(P4)
而陶行知先生却说:“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的力量之大。”
教师向学生学习,不是因为教师的师德高尚,做到了蹲下去看孩子,而是教师发展必需!(P5)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社会中的人,不是只能在书桌前读书解题的机器。(P6)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更有实效生、更有活力?闭门造车是肯定不行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我们必须让学生看到这两个方面。这不仅仅是依靠有限的活动能做到的,关键还在班主任持续的引领。一个思想开放、视野广阔的班主任一定会带领学生摆脱思想的桎梏,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P6)
这样的教师(指用生命谱写教育篇章的老师)虽然值得敬佩,却不是人人都可以仿效的。工作效率很高、生活富足、事业有成的班主任才更有普遍意义。什么时候教师真正进入中产阶级,才真正是一个国家的幸事。所幸的是,这样的观念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P7)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增强,师生双方幸福感都得以提升。(P7)
我们并不缺乏专业知识丰富、爱岗敬业的好老师,我们缺少的是有思想、有个性、有特色的教师。(P8)
我的解读
这几段文字综合起来在谈一个问题:在学生面前,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我一直认为教育的开端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所有的教育都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并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更不会因为我们的教育而影响改变学生。
如何看待学生,如何适当地营造健康的班级环境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如下几个关键词:
1、尊重
2、平等
3、陪伴
4、民主
5、开放
这几个词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至少彼此顺序,我不好明确排列,但我们能够明白这是现代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无法做到这些的行为比比皆是。
看不起学生,犯错就认为学生品德有问题;语言暴力侮辱学生;强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把学生当作自己谋取名利的工具;把学生身心都限定在学校的狭小时空中……
这些都不应该是现代班主任的做法。
我想这跟班主任工作压力大有关系,也跟班主任繁杂的工作导致自身幸福感缺失有关系。
当然,这更跟班主任没有自我专业的素养,把本该动头脑的工作,沦为只会动嘴巴或者腿脚。
没有班级管理的能力,把本可以使用智慧的工作,强行变成重复的体力劳动。
当面对活生生的学生时,又懒得思考,只想着用班主任的权威震慑学生,自己的思想都受着极大的束缚,怎么去解放学生,引领学生到更大的广阔世界去享受职业的幸福、生活的幸福、生命的幸福?
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工作的对象,不能看作是活生生的生命,不能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还抱着师道尊严的固有思想,并想借以压服学生,当然,找不到职业的幸福。
无幸福可言,哪里还有个人的思想、性格与教育特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