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模型第一次表达
说到思维,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种感受:这个东西谁都有,但是,有多少人会真正的思考一下,我们每一个人思维模式是否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固化,每个人一套又一套的思维模式,会不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的决择从而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而我们所拥有的思维模式又是否是最佳的呢?是不是可以通过思维模型的搭建得以进化而让我们在应用中获得更优的选择呢?
听了商学院的思维模型课程,浅显总结一些,以供思考。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思维模型是可以通过学习、应用和练习得以转变、改进从而影响结果的,它有两点现实意义:
1、应用到个人会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正确率
人的惯有思维模型的形成曲线:
A:诱发刺激 B:信念反应 C:行动结果
举例来讲:如果一个人走在街上被人指着鼻子骂了脏话,接下来因为被骂A诱发了刺激,接下来根据个人的B信念反应做出了C的行动结果。思维模型曲线是一样的,但因为每个人的信念反应不同导致了最后不同的结果,也许你的信念反应是不吃亏做出了同样骂回去的行动结果,也许他的反应是吃亏是福,不在这种事上浪费精力,匆匆走掉。不论哪一种,这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曲线。
当我们真正学习思维模型后会发现在处理事物上会有一些变化:
A思维模型 B:认知升级 C:行为反应
课堂上举的例子是FFC,我觉得很好:Feeling(感受) Fact(事实) Compare(比较)
比如我们平常的寒暄,大家会常以“你今天很漂亮”做为寒暄词,但如果对方不漂亮我们会说“你今天真可爱”如果对方也不可爱也许我们会找出其它词“你今天真精神”等等,这也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沟通中的思维常见模式,但当我们的思维模式经过练习有所改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另一种表达:你今天看起来特别美丽(Feeling),这条裙子穿在你身上很显气质(Fact),比我看到某某穿要好看的多(Compare),当我们的思维模型在感受事实和比较中,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许多事情会跟着发生不同以往的改变,这些,也可能是打开人际交往关系中更好的窗口。
2、提升创新力
这一点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不太容易被理解的,思维模型和创新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提升创新力呢?其实思维模型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针对企业来讲,我想增长是每一个企业人的痛点,当人口、政策驱动的红利及管理驱动的红利已不能摘取更多果实,创新也必然成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如何创新,如何持续高效的发展,这是一个宏观题目,但思维模型的练习,肯定会是其中一环。以图形为例:
我们可以看出,最上面一层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层面,比如刚刚说到过的FFC或者分析事情优劣的SWOT等,第二层是某一学科的原理或规律,比如精益创业、价值投资理念等等,这些更能解决一些学科当中的思维模型,最底层的思维模型是更抽象的比如物理学的机械论,生物学的进化论甚至 哲学等等,对于普通人来讲,更喜欢学习最顶层的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模型,因为它更容易理解和学习,而创新力其实恰恰来源于底层思维模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思维模型越往上越能有用的应用于生活,而越往下的看似于生活无用的模型却越适用于企业创新,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长青离不开离不开底层架构的哲学,物理,人文等,这些我们看到“无用”的思维模型正是现阶段企业人紧迫学习的,这其实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国家从最早的“跟随者”慢慢转型到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大家从“高通”和“华为”既可探出一二,过去我们可以也一直按照前人制定好的规则方向跟着去做,也享受到了市场增长的红利,但市场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成为了引领者,前面以没有人开路,这个时候我们面临的就是如何走出来创新之路,该如何走,这就回归到了创新的的主题,越拥有扎实的底层“无用”思维路径和知识,越能在创新的路上走的长远,熊比特的一段话可以解读:
建立、学习、应用、练习思维模型,可以重构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对于个人可以更好的提高做决策的力量,对于企业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创新能力。
以上,浅见。
欢迎企业人多学习商学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