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给国庆节添堵,我选择在工作岗位上多挣点钱。顺便再奢侈的给自己多点时间,补习之前买来却一直没有看的书:《人类简史》、《花开落地》、《遇见最好的自己》、《耶路撒冷》、王学明的《知行合一》。
好吧!我看不完这么多的书,计划总是安慰自己你可以拥有很多,但实际上,我只看了其中的两本而已。
不细说其中的两本给我带来了什么读后感悟了,但我想说说我读书的历程。
《人类简史》和《遇见最好的自己》这两本书,第一本我买了纸质的书来看,据说是畅销30多个国家的书,从开始看到几个幽默的笑点后,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什么“智人”,什么种族灭绝,我确实不怎么感兴趣。这本一个月前就躺在我床头的书,如今还是这样让我望而生怯。一个经典真的就这样被我遗弃吗?
想改变自己的认知度,也许这是一次磨合的机会。我带着这样的想法,百度了《人类简史》的读后感。结果,每篇文章的读后感不同,但都深深被作者的智慧所折服。就这样,有了他人的概括总览,从深夜到凌晨,随着书中的魅力逐渐被我发现,我顺利把剩下的内容一次性“囫囵吞枣”般在没有睡意的情况下读完了。
本以为会纠结智人通过什么慢慢进化成我们现在的人类,今儿通过什么来逐渐发现文字、科学。想着这么有争议的社会问题,作者如何做到让各各国家现在的人类所认同呢?结果发现,它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用胡适先生的话说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遇见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我买了电子版的。主要是因为我怕好书落灰,哈哈哈!毕竟不是在家里,没有它自己的归宿(书架)。这本书其实我是刚刚开始读,在“有书共读”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调查”了它的“底细”,一看是心灵鸡汤类的,就想着放弃它。结果耐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比较敬仰的几位文学大作都在一晚上或两天的时间读完并热荐这本书的内涵。
好吧,为了我的好奇心,为了能和大师们有进一步的共同语言吧,我选择一个我摒弃很久的认知“鸡汤书”。
也不仅仅是这两本书,我自从走进了“有书共读”这个读书的团队后,就开始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看了一本又一本自己应该不会很感兴趣的书。当然,因为时间关系,有些书我真的没有读完。有些书,我真的只是“囫囵吞枣”了,还需要再次阅读。而有些对我意义深远的书却真实的打动了我,让我着笔写下感悟。
回想,我以为在离开必须写作文应付考试的时代,就可以将书籍扔向天空的想法,让我丧失了曾经对文学阅读得如饥似渴的欲望。本以为是情节对于我来说太过于平淡,没有跌宕起伏。其实倒不如说我阅历尚不足以与作者、主人公的愈见的笔触产生共鸣。
国庆期间,通过读书我获得了小小的成就:在有书平台发表6篇随笔,获赞总合过50,是我进入有书以来获赞总和。
不要笑话我的“斤斤计较”,因为我每次都是认真的执笔,所以我很感谢每位为我点赞,每位关注我,每位为我点评的评语。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如今没有多少“阅历”的我,让我学会谦逊,发现读的书越多,自己知道的就越少,看到了自己的无知,瞧见了自己的渺小。
行动是改变的开始……
选择每天坚持读读写写。为自己读书,为自己写作,没有其他什么目的,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将其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的一部分。
这个国庆节也如往日一样,我选择再给自己一个新的认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