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会地理学家丹尼·道灵向我们展示了几幅不同的地图,绘制地图的视角不同,所呈现的世界也不同。第一幅地图是几个世纪之前,人们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第二幅地图以人口数量进行绘制的地图,地球上每个人都拥有等量的空间。不只可以通过人口数量、粮食种植分布来绘制地图,还可以根据降水量多少来绘制地图,每月降水量不断变化,地图也随之变化。在卫星生成的地球夜间图像里,光亮代表着富裕地区能源,随着时间变化,地图上的光亮程度也在变化,本质是社会变化改变了人们对能源的利用。同时他还告诉我们很多好消息:婴儿死亡率正在飞速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人们更关注于眼下的坏消息,事实是,世界正在循序渐进的变好。
0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带领人类从自我中心走向真实的世界。
哥白尼学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否定了人类思想的绝对特殊性。世界的样子,人类文明的样子,是基于世界真实的样子,而不是在人类有限的认知范围内朝着对人类有利的角度出发。
人工智能话题总是被不断的提起。图灵测试在于考察计算机像人类一样通过测试的能力,也给我们抛出了一个疑问:“人工智能是在试着像人类一样通过测试呢?还是早已看穿了一切,仅仅只是装得像一个人类一样呢?”想到这里的时候,后背冒出阵阵寒意。但是,这样的思考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人类中心主义,而且这在人工智能的主流文化里仍具有持久的概念重要性。相反,当代的人工智能研究提出,任何事件的特殊编排都能被称为“智能”,智能与其如何反应人性不需要有太大的联系。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既不是人类控制人工智能,也不是人工智能控制人类,而是以一种合作的方式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02世界真的是世界地图的样子吗?
真实的世界不只是地图所展现的那一面,我们通过地图看到的,只是利用一定规则构建起来的一个模型。更加有趣的是,不同国家的世界地图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的世界地图并不依照“上北下南”的规则,有的国家的世界地图并不按照国土面积大小来绘制,有的国家的世界地图是以该国为焦点进行投影而得。但是这些世界地图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该国都处于该国世界地图的相对中心的位置。
03你的世界地图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以自己为中心来绘制世界地图,真实的世界的大部分区域都将不存在,而自己生活过的地方被无限的放大。如果把我们放在地图上来看,用走过的脚步来绘制,是以我们的出生地为中心,跟随着我们上学、旅行、工作的路径而前行。从地图上来看,是在家乡、上学地、工作地这三点之间循环。如果比例尺够小,走过的路是一个不曾重复的复杂的形状。但是如果比例尺够大,很多人的这三个点可以归为一个点。动态的看,是地图上的一个点在闪烁,静态的看,就是地图上固定的一个点。
04成长,就是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哪怕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亦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每一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成长这件事情,与年龄阅历无关,真正的成长只有当你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时才会发生。将自己置身于地图之中,我们发现自己的渺小,感慨世界的广阔;用不同的地图绘制世界,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也看到了自己不同的位置;绘制自己的地图,与自我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世界、自己所认为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
05教育,不是用有限的认知去消除孩子无限的可能性。
在电影《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里,大头儿子阴差阳错的被成功博士选中,拥有了一个被塑造成天才的机会。在选择成为哪位天才这个问题上,围裙妈妈表达了她的观点:“爱因斯坦不实用,曹雪芹是饿死的,李白写诗喝酒不挣钱,都不能选,就选爱迪生吧,发明家有前途。”在我们的生活中,多少家长和老师也存在着这样的偏见呢?
又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各种论坛和群里都不乏学生在问:“该报什么专业呢?”走在路上也听到不少家长强硬的要求孩子去报师范、学医、学金融。网上还有各种专业的数据显示“红牌”、“黄牌”、“绿牌”专业。
人生不是直线,未来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风景。希望每一位考生都可以无愧于当下的选择,不要在未来的某一天责怪父母、老师、报专业机构:“都怪你们,这是你们给我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