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友情,许多人知道管鲍,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俞伯牙的故事,我说我的,你爱听不听,正所谓: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话说战国时期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虽是楚国人,但却在晋国任大夫之职。奉了晋主的命令,到楚国进行友好访问。伯牙得到这个任务,一是因为才识过人,二也是可以看看家乡。
去楚国的时候走的陆地,拜见了楚王,跟楚王表达了晋王的意思。之后又祭拜了已逝之人,又看望了亲友,虽然很美好,但是任务在身,也不能过多停留,便拜辞了楚王,准备回去。因为想念故乡的景致,俞伯牙决定改走水路。
便对楚王说:我身体不适,不适合车马劳顿,我就坐船回去吧。楚王准奏,又给他拨了两艘很好的船。
这俞伯牙为了多看看这山山水水,也不管这山遥水远,着实是一个风流才子。
船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狂风大做,大雨如注,船就不能前行,便停在山崖之下。没一会,雨就停了,还出现了一轮明月,雨后的月亮也格外的亮。坐在船里的俞伯牙觉得有些无聊,便命童子焚香,便抚琴一曲。只是这曲还没有弹完,只听“刮刺”一声,琴弦断了一根。
伯牙大惊便命童子去问船头:这船所在位置是哪里?
船头答:因为遇到风雨,咱们在山脚处,附近也没有什么人家。伯牙惊讶道:那就是荒山了,若是村庄,或许有一些聪明好学的人,偷偷听我的琴声,所以琴声忽变,且有弦断这种异常的现象。可是这是荒山,怎么可能有人呢?哦,我知道了,那就是仇家寻仇,或者就是盗贼准备登船抢我的财物。
伯牙急忙跟身边人说:跟我上崖去查看一下。正欲上崖,就听见岸边有人说道:大人不必担心,我并不是奸盗之人,我是一个樵夫,因为打柴回去的晚了,又碰到大雨,雨具不能够遮挡所以便在此处避雨,又听见你的琴声,便一直在此处。
伯牙觉得好笑,一个打柴的居然听得懂琴?你也不用拿假话哄我,你走吧。
樵夫没有走反而说道:大人你这话不对,砍柴的怎么听不懂琴声了,难道你不知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这个道理吗?再说了,你若说这荒山不会有人听琴,那就更不该有人在此弹琴了。
伯牙见此人谈吐不俗,万一真是个听琴的也未可知,便问到,你说你是听到我的琴声才停驻许久,那可知我弹的什么曲?
这樵夫道:我当然知道,大人所弹的是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伯牙一听,心下一喜,不是一般人啊。来上船上来。
到近千前一看,果真是个樵夫。
进了船内,樵夫向大人施礼。长揖而不跪。伯牙无奈道:贤友免礼。
伯牙问道:刚才听琴的可是你?
樵夫答:不敢。
伯牙复问道:你既然听琴,那你知道这把琴是何人所造?抚它又有何好处?
这樵夫也一一作答。
这伯牙见他对他对答如流,想必也是有大学问之人,”但是又担心他只会空谈理论,就想考考它的学问。便说:仲尼弹琴,颜回能够猜得出其心思,那我来弹琴你能否猜的出来。
这樵夫道:若猜不出来,大人莫怪。
伯牙修整好琴便开始抚琴。
樵夫听罢便知伯牙心思。伯牙大喜,这是知音啊。急忙询问樵夫姓名。
樵夫答:钟子期。
二人相谈甚欢,伯牙本想邀请他与他一同回晋为官,但钟子期说:父母在,不远游。伯牙心里又对他多了几分敬佩,二人约定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相见。
一转眼约定的时间就到了,伯牙又来到此处等着见他的好友,可等了好久也不见自己心心念念的好友出现,又一想:“想必是换了船子期不认识了吧?那我便来抚琴吧,想必好友定能听见”。便命小童焚香,可这琴音刚出,便有哀怨之声,伯牙立刻停下,之前听过子期说家里父母年事已高。这琴如此哀怨,想必是子期家有丧事。之前听他说过他家住所,我便去找他吧。
第二天一大早,伯牙便去子期说过的“集贤村”,可到了才发现,这村子竟分上下两个村子,这让他如何是好,心里不免着急。这时正好见到一位老者,伯牙与之打听,说出自己要找这钟子期。这老人一听,便开始掉眼泪说道:不必去了,你找这人是我儿,已经亡故了。伯牙一听只觉五雷轰顶一般眼前一黑,便没了知觉。
待醒来,伯牙双手捶胸大哭不止向钟伯问道:令郎所葬何处?
钟父道:葬在马安山江边。
伯牙心中更是难受,所葬之处正是与他相识的地方啊!
跟着钟父,伯牙来到子期的所葬之处,说了道别词,难挡心中的伤悲,放声又哭。
村中的人听闻朝中大臣来祭拜钟子期,都来观望。伯牙并未准备什么祭礼,便决定为好友抚琴一曲,那些看者,听见这琴声只觉得好听,一曲后,便鼓掌散去。
伯牙不解便问钟伯:此曲是祭奠我的好友,如此悲伤,为何他们还笑的出来?
钟伯道:众人不懂听琴,只觉得是取乐的工具。
知音不在了,这琴声又能弹给谁听?伯牙拿出随身的刀,割断了琴弦,又将琴重重一摔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就是伯牙碎琴的故事。
更多好故事欢迎关注公众号 不求上进的文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