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对我说:“你别以为上了大学就很了不起,不是的,在我看来你还很幼稚。”
接着他悠悠地给我指了路:一定要多社交,社交就是学做人,研究人,在社会中没有人际关系是绝对行不通的。“要社交,就从亲戚开始,你自己亲戚都社交不好,别人怎么能够社交的好?”
这个跟我妈离婚后从不怎么打电话给我的人,开始在我最自由的时光中,对我指点起来。
我知道,父爱如山,是沉默。我也明白,他要我社交,是他从前所有成功经验的总结,是为了我好。
然而,总有些不对。我要开始想想问题出在哪儿。
一开始,极其迷恋成功学的我,把我爸的话奉为圭皋,因为他就是一个成功学的楷模式人物:穷苦孩子,靠自己打拼,在小城市里做生意起家,人脉广泛,受人尊敬。也因为他说的话的确有道理,在社会中,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
我开始去社交,按照他的指示,尽量去参加学生的活动,也去拜访了在深圳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亲戚。尽管,我在同龄人中不知道说些什么。尽管,我在亲戚家里紧张的要命。
我觉得我不应该这样社交。
我爸说,产生这种感觉是因为我太急功近利了,总是想着XX未来对我有什么用。
呵呵,社交这种双向的事情,在我感到不快乐的时候,原因竟然全在我。
我不喜欢这种社交,很简单,因为我不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从一段社交中感受不到快乐,就一定是急功近利吗?
我自认为从小就是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虽然内心中会期待自己的善意得到回应,但绝不应用”急功近利”来形容我的这种心情。
我不能从社交中感受快乐,会不会是我跟同学们没有共同的话题?会不会是我跟亲戚有代沟?
我知道我爸会说,没话题就找话题啊,要勤加观察。你叔叔是二十年的老深圳了,能不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就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
干!我不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就是我没本事?卧槽,我凭什么要向那些人学习?书中更多的人物值得我去学,我为什么不花更多的时间去学?
干!我从小就早熟,知道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所以我才觉得社交索然无味!
那些重要的事情,是《刀锋》中莱雷选择“闲荡”,而不是正常去找工作都要找到的“神秘的东西”!是《食梦者》中主角真诚最高就算住院也坚持画漫画的不屈毅力!
并且,我不是不社交啊!我能够跟别人谈笑风生,我能够跟别人好好打招呼,我能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如果某段社交让我赶到不愉快,那就肯定是某段社交让我感到不适。我不是空想家,只是我并不为社交而活,只是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追求“梦想”,没错,就是这个烂大街的词汇。可以理解为,以“我”想要的方式而活。关于梦想,我内心已经有了答案,但是我还在追求更多的答案。
追求梦想一定要吃饱饭啊。但是,追求梦想就一定吃不饱饭吗?梦想与现实就不能调和吗?
《食梦者》中的主角之一高木秋人有一句台词说得好:只有不沉迷于做梦的聪明人才能够成功。这句话是在解释:为什么我要画漫画却还要努力读书——总要给自己留个保险啊!
但是我这几年,就是太保险了,现在我已经确定,在这个富裕的时代,我一定饿不死了,我可以回到小城做个英语老师,甚至留在深圳打工、当苦力。所以,就像《食梦者》的台词一样:如果一开始就考虑太多梦想失败的情况怎么行!
所以,去寻找吧,按照我想要的生活来,去做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在这个个体力量能够无穷延伸的时代,再受到旧时代逻辑的掣肘,缚手缚脚,无疑是最不现实的事情了。
所以,“勤于社交”从来都不代表全部“现实”,在这个时代,它的代表比例更小了。
从我这几个月一连串的社交痛苦中,我发现,永远高度警惕别人的话,无论当时你感觉多么有道理,因为那不是“我”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