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2日 周六 阴 美丽的临武
一
母亲在郊外有几块菜地,种了各色时令蔬菜,姐的住处离母亲近,又有车,就成了送菜员,隔三差五就拿一大袋来。春节至今,从未断过。
当冰箱里的蔬菜快吃空的时候,姐送菜的电话就响了,很准时。
不去超市,便能吃上放心的、新鲜的绿色食品,还是免费的。在城里,尤其是在非常时期,这估计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无法享受到的幸福吧。
母亲这几块平日不起眼的菜地,让我们不惧风雨,内心安定,淡定从容地去面对疫情,面对灾难。
二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跟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物质贫乏,生活艰辛。父亲之前是民办教师,收入微薄,我们姐弟仨的学费、日常开支后,所剩无几。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父亲便利用假期,开垦出了大量荒地。
但父亲在外教书,只能在“农忙”时节、寒暑假、周末回来做些事。平日母亲在家带娃、洗衣做饭、赡养奶奶、畜养猪鸡、挖地种菜,终日忙碌,风雨里奔波、烈日下劳作。那时的母亲,大半时光都是耗在菜园子里的。
母亲根据菜地的距离远近、土壤沃瘠,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偏远之地,一年一季,种些生长周期较长的如:黄豆、花生、红薯、凉薯、玉米、高粱、土豆、辣椒等等。近家之地,则不间断,春有茄子、四季豆、长豆角、西红柿、丝瓜、苦瓜、冬瓜、南瓜,还有各种香料,葱、大蒜、芹菜、香菜……秋冬种莴笋、生菜、甜豆、萝卜、各种白菜……母亲的菜地,如同蔬菜超市,应有尽有。
母亲种的菜,一部分拿来赶圩去卖,如黄豆、花生、辣椒、葱头,一部分供自家吃。而种得最多的红薯和大白菜,则主要是用来喂猪的。
每年春耕过后,农活相对减少时,母亲便会抓两只小猪仔,饲养到年底,卖一头,自个留一头作为年猪,让儿时的春节年味满满。
转正后的父亲工资略有增加,母亲便寻思着盖座新房子。为了圆梦,母亲又多养了一头母猪。母猪一年产两窝小猪,产仔后的母猪食量大增,而且还要吃得好,奶水才充足,小猪仔慢慢长大后,又得煮精细食物如小米粒、蔬菜、猪饲料等。终于等到小猪出栏,运气好,能卖个四五百,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大钱了。那头母猪养了七八年,很有灵性,一次可能饿了居然从猪圈里爬出来,跑到我家新房子去挠门,大家很是奇怪,难道猪鼻子也能追寻气味么?
母亲一日三餐的煮、喂,精心饲养母猪、照料小猪,工作量大增,而且需要种的菜也就更多了。
春季雨水充足,种菜略微轻松。夏秋冬干旱时期,就需要挑水浇菜。很多菜地水源较远,上坡下坡,很是累人。周末我们也曾帮着挑水,气喘吁吁的感觉,记忆深刻。
初春,是猪菜青黄不接时,冬季白菜已不多,红薯还在育苗阶段。好在春风拂来,万物复苏,田埂上、菜地旁,野菜疯长,我们常在放学后或周末去摘野菜,又称“扯猪菜”。如今想来,很清新的回忆。
勤劳俭朴的母亲,省吃俭用,父亲的工资、卖菜卖猪的钱,全攒下来。花了四五年时间,建了栋两层楼的房子。前些日子,有同学拍村里风景,无意间拍到我家房子,房门已斑驳得厉害,很不起眼。可三十年前,这栋水泥楼顶、褚红外墙、瓷砖地板的楼房,在当时村里算是比较时尚的了。
建房的同时,父母又先后送出了三个中师生。我读中师的第三年,弟弟也考上了师范,他们那届碰上改革,一开学就要五千。两人的学费、生活费,总共七八千,这在当时是一笔大数字。父亲那时工资只有一百多,刚建房,没什么结余。好在母亲平日善良和气,人缘很好,乡邻一百、两百的,主动将钱送来。东拼西凑,学费终于凑够了。所有的债务,父母用纸记下来,还一笔划一笔。
母亲更忙了,养猪之外,又买了几十只鸡和兔子。兔子繁殖快,吃得也多,还很娇气。母亲因此更大规模的种菜、攒钱,还债、给我们生活费……
三
如今我们姐弟仨均已过不惑之年,有稳定工作,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都衣食无忧。父亲也有退休工资,早已不用母亲种菜来攒钱了。
但母亲的菜地仍然很多。父母在县城买的房子是顶楼,楼上盖了两米多高隔热层,但边上没盖满。母亲挑了泥土,上八楼,愣是整出几小块地,种些空心菜、甜菜、葱蒜、香菜之类的。
邻居见母亲喜欢种菜,刚好有亲戚在郊区有闲置土地,便帮母亲要了几块。母亲格外高兴,挖地、种菜、除草、摘菜,忙得不亦乐乎。
母亲住处附近有一榨油铺,受到启发,母亲的种植物里又多了花生、油菜、芝麻,去年又开始尝试种向日葵,这些,大多榨成食用油了。
“芝麻开花节节高”,很励志的一句话。但也体现一个问题,就是芝麻底端已近成熟,顶部可能才刚入籽。所以收割时间很关键,太早,有些还没成熟;太迟,则好多裂开籽粒全掉地上了。如何抓住最佳时机,母亲花了几年时间才慢慢摸索出来。收割时小心把芝麻杆用镰刀割下,捆成一小束一小束的,挑回来,置楼顶。在中午阳光暴晒下,芝麻梭裂开,用小木棍翻转敲打芝麻杆,或两束互打,直到没有芝麻粒出来为止。然后将芝麻粒收集在一起,用簸箕清除碎叶杂粒,晾干。一粒芝麻一滴汗,一壶芝麻油,真的来之不易!
打开我家厨柜,会看到饮料瓶、矿泉水壶装的各种油,都是母亲送来的。母亲说,这些油的原料都是自种的,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没有化肥、农药,吃得放心。
四
岁月不饶人。母亲已过古稀之年,整日在地上劳动,身体总有吃不消的时候。
一次在菜地割草时,不慎割伤左手腕,母亲淡定地将红薯叶揉烂敷伤口止血,步行几里路回家,慢慢洗澡换衣服,再打电话告知父亲陪同去医院。医生清查伤口时,才知道此事太过惊险,就差那么一丁点儿就割到了动脉……想想这事就觉得后怕。
再一次母亲从菜地回家时淋湿后感冒了,因当时医生诊断有误,由发烧引起肺炎,导致心脏不适、血糖过高,住院多日才好转。
经历这些事后,家人、亲戚、邻居都劝说母亲,没必要那么劳累,适当种些蔬菜,权当锻炼身体即可。
可母亲终究割舍不下那些菜地。
对于母亲来说,那些菜地,那些新鲜甜美的蔬菜,是她大半辈子落在菜地里的光阴,更是她满满的爱和牵挂。
种下岁月种下爱。母亲不仅把菜种在了地里,更种在了我们的人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