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和她看电影了,刚好昨晚家瑞看后极力推荐,真心好的电影,电影勾起的可能是这几代人的回忆,从缝纫机到摇滚、梦想。
小时候家里也是有一台脚踏式的缝纫机,还有一台凤凰单车。前者承载着的是母亲每天加班的记忆,后者承载着的就是父亲与我的片段记忆。
当时母亲在制衣厂工作,那时我们两兄弟就是在制衣厂长大的那一批孩子中的其中两个,母亲回想当年总说我们乖,不吵不闹可以在她边上的大木框(工序的成品料框)里度过一天,作业也好、自玩也罢,偶尔帮她穿针引线,还有剪线头,翻衣料。所以大学也遇到个同乡师姐,她也有同样的经历,可能当时她就在我隔壁桶。所以伴随着缝纫机的一针一线,我们这代人慢慢地成长了起来。这就是这代人的记忆,虽然片中也没有过多的描述,但在我这也完整了这个故事。
小时候也就偶尔的顽皮,还记得那时钻过工厂货车的车底,与小伙伴玩耍,出来时头已经在流血,其实就是看到大人心慌地看着我:“谁家孩子啊,头流血了”,我才意识地摸摸头,看到血,但我其实没有感觉到痛,也没有害怕,看着她们心慌的状态,我内心有种想法“好吧,好像很严重的样子,我哭一哭吧!”这时母亲也应声赶来,可能只有哭声才能穿越工厂大量缝纫机的吵闹声,直透到母亲的耳朵里。至于后面母亲是怎样带我看医生、怎样缝针就再没有记忆了。
还记得那时小学,就在制衣厂里吃午饭,饭后到点就领着别人家的小孩子一起上下学。因为从小就喜欢上学、看书,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哭哭闹闹不想去,我也就成了厂里面的领读人了。当然上学的路上还有个小型的溜冰场(旱冰),下雨天在那玩水的记忆还有保存着。
以上是关于缝纫机的记忆,还有片中更多的是关于音乐、摇滚、梦想。这些也刚好玩过,片中大多数的歌曲都听过,因为大学乐队时特意找了很多中外摇滚歌曲来磨耳朵,当时留起了摇滚的长发,伴随着流行着电发,我的发型也就变成个爆炸头。我的大二回忆~
玩着社团,组建乐队,虽然没多少钱,做着一些穷开心的事,吉他协会招新了一批会员,也将乐队构建了起来。玩乐队,就先玩Beyond的歌,用他们的歌来磨合,同样也是各类音乐表演的热身热场百搭歌曲,所以说Beyond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一个经典,经典到每个学吉他、玩乐队的人都会熟悉他们的歌,还有伴随着歌的背景历史。这些代表着他们的理想、还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玩音乐人的理想。
如今就偶尔再把吉他玩,翻唱着好听的民谣、流行,而摇滚早就消去,就偶尔听一听。当然有机会也去听听类似迷笛的音乐节,主要就是喜欢乐队形式的表演。
毕业了,工作了,面对着重复的工作,面对着复杂而变数的人和事。有时回忆那个大学时期,轻轻说一句:“还好曾经疯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