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倘使我没有这笔,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诉无门的一个;我觉悟了,所以要常用。”——鲁迅
初读狂人日记,对文章的内容不甚了解。“狂人”因患迫害症所看见所有人都是想吃自己。用自己“独有”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得到的一个结论就是“吃人”。在文章中充斥着“吃人”的想法,“狂人”看待周围的人都是想要吃他,家人、邻居、朋友哪怕一条狗也想要吃他。像这样的以为人人都要害他、要吃他的心理,在作品中处处可见。如果只看到这一方面,那就很容易认为狂人是真狂了。其实狂人的评议和心理有许多错乱和偏执的地方,却又表现出清醒的认识、深刻的思想和发言人的洞察力。正式这种清醒的认识,与世人的种种不同的反差被认为是“狂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句话反复读了几次,揣摩其中思想便是对历史社会封建思想的抨击和嘲讽。这是鲁迅对“仁义道德”的定义。“狂人”的思想其实不狂,狂人在文中的疾病是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反抗与批判。周围的人群包括狗的描写都是接受了几千年的封建压迫、传统礼数、家族制度的洗礼。其实周围的人才是“病人”。狂人的视角在文中与众不同,正式对封建传统的宣战。鲁迅借狂人之口、行动、思维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
作者愤怒与不解的是人民群众压迫的无动于衷,内心的“顺民”思想延续了几千年,同时也将这种思想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这种思维不变更,社会就不能进步,国家也不会进步。现实的残酷让“狂人”大呼“'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这是作者对时代的呐喊,对思想改变的初衷,改变“吃人”的人,其实就是要改变几千年来封建礼教。这一点从作品的开篇就能看出来;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作者用一个迫害狂的思维特征进行的语言描写,思维逻辑的不缜密,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但其内涵需要深思就可以理解,这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狂人的思想是超前的,在历史的验证中他的思想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也是鲁迅创作的新民族小说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