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院大学的凌云教授给我们做了伤寒论课程的分享,主要介绍了六经辨证、方证辨证、辨量思维、知常达变、时间辨证、逆向思维、动态辨证。南京中医院大学的付丽媛教授给我们做了温病课程的分享,从温病的概念、范围、病因、主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六经辨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二、方证辨证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芬黄连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三、辨量思维
1.证候表现的“量”
表证中恶寒发热---热多寒少;身痛---身重---身痒;心烦与微烦;口渴与欲饮水数升;疼痛正在心下---心下---心下至少腹硬满痛不可近;少腹拘急---少腹满---少腹硬满---少腹硬;表寒证中的脉
2.证候轻重的“量
三阴三阳的区分;六经病中某经病的轻重;兼证中量的不同(如兼里热证);变证中量的不同;同一汤证存在多条条文的本质。
3.治则、治法的量
治则的量:治则制定过程中的祛邪扶正、标本先后、轻重缓急等。
治法的量:蕴含于八法应用中(单一治法的轻重、多种治法合用时量的分配)。
4.组方的量
如大、小方组合形式;复方合力的形成(如桂、麻剂及其合剂,寒热并用的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麻黄升麻汤等);组方中某一作用力量改变(如心虚证补脾的相关复方);组方作用通过改变制剂、给药频度等改变合方作用。
5.用药的量(非单纯指用药份量)
方中药量增加;方中药量减少;方中药量比例改变;方中药物气、味增减(炮制、溶媒、煎煮等);服用的药量;服用的频度。
四、知常达变
从症状的常和变,治疗病症的常和变,病机常和变,用药常和变,进行了阐述。
最后从时间辨证,逆向思维,动态辨证方面进行了阐述。
五、温病中医辨治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病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等。
温病发热也有不同类别,如在卫分的发热恶寒、气分的寒热往来、壮热、身热不扬、日脯潮热、在营血分的发热夜甚,在温病后期的夜热早凉、低热等。根据不同的分型,需要采用不同的中医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