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终于把《山海情》这部剧追完了。
在追剧的过程中,有笑有泪,也回想到了很多往事。西海固的那种穷困,是我不曾经历过的;每个主人公身上很多时候的那种身不由己、命不由己,也是我不曾经历过的。
在看到每个主人公与命运拼搏、抗争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因为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盛的时代;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够努力和不够精进,因为总是会忍不住地退缩和懈怠。
在这部剧中,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很鲜活,也让人心疼和感动。
主角马德福,总是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胆识和魄力,正直、负责、无数次碰壁、无数次的艰难,他都不曾退缩,而是表现出了难得的坚韧。他也有脆弱的时候,也有绝望和想要放弃的时候,可是似乎这样一个正直负责的汉子,也是受老天的眷顾和疼惜的,在他临近绝望的时候,总会有一道曙光出现,让他重拾希望和信心,继续向前。在他迷惑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候,总是能得到明白人的适时点拨,看清方向。每一次的考验,都需要胆识和魄力,需要坚韧不拔的品格,更需要内心的柔软和爱。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一个有爱、有温度的人。
马德福这一系列的品质,跟一个人是息息相关的,那就是他的父亲——马喊水。说实话,在马喊水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应有的最好的样子。马德福身上一应的好品质,都得益于自己父亲的言传身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就是那个目光长远、心如明镜的父亲。他心里永远有一杆秤,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在儿子最需要的时候,他总是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站在儿子身后,助他一臂之力,给到他精神上的支持。无论是一开始的吊庄移民,还是最后的全村搬迁,他都坚定地支持儿子,哪怕会碰钉子、失面子,甚至被嘲讽和羞辱。在他身上,父亲该有的那种精神力量尽显无疑。可当已经是镇长的儿子口无遮拦,称自己的乡亲为“刁民”时,他怒不可遏,一巴掌打掉了马德福手里的碗。因为他从自己的祖辈那里得知,在涌泉村,没有李家的恩德,就不会有马家几代人在那安身立命。也是因为这一点,让马德福听进去了,最后化解了全村搬迁的难题:马家搬到涌泉村的时候,也是浮萍一般的“外乡人”。可多年过去,马家人也把涌泉村当成了自己“根”之所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条根,一条来自先人,一条来自后人。先人所在的地方,是我们的根,后人将要去的地方,也会在那里扎下我们的根。我深爱这位伟大的父亲,他质朴、憨厚、坦荡、明理、懂得感恩、有爱、有力量……
第三个不得不说的男人,就是白校长——一个典型的为乡村教育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可爱的人、质朴的人、无私的人、清醒的人。他在教书育人上,尽心尽力,心里眼里都是自己的学生。涌泉村,因为有他,才走出了马德福这样的人。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深知学习文化知识对村里每个孩子的重要。在涌泉村,水花的辍学,让他一路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聪慧优异的学生,一辈子所经历的坎坷和身不由己。他不想再有这样的遗憾,所以极力想要挽留每一个因为父母干涉不得不辍学的孩子。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清醒。当马德福醉气熏熏地问他“独木桥”和“高速公路”如何抉择的时候,他回答说:“独木桥有独木桥的好,虽然危险不好走,但让人警觉;高速公路平坦,但容易让人麻痹,速度太快,容易出事故,而且一旦出事那就是大事。”短短几句话,道尽了真理,也给马德福指明了方向。马德福听完,醉醺醺地、东倒西歪地说了一句:“我知道了,你真不愧是我的老师!”他简单地回了一句:“我一直都是你的老师!”。这句话里,有对学生马德福的疼爱,更有一份深深的自信。他活得清醒通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一点一滴滴践行着自己对山里孩子的爱,也让自己内在的光亮一点点透出来,感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剧中的女人,第一个跳不过去的,就是水花。虽然身不由己、命不由己,可是她始终选择臣服。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她都抬着头,积极地寻找阳光。本来嫁了个心好的男人,可命运给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男人因为挖水窖塌方,失去了双腿。从此以后,一个柔弱的女人,不仅需要养家照顾孩子,还需要照顾瘫痪的丈夫。为了走出穷困的苦水村,她一个瘦弱的女人,把所有家当、孩子和男人,一并放到了两轮人力车上,靠自己的肩膀,拉了四百多公里,七天七夜,走到了吊庄移民的地方。她一路拉车,一路让自己两三岁的女儿在车上大声喊“快了、快了”,还唱着歌,鼓舞着瘫痪的丈夫,也鼓舞着自己。在水花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的那种坚韧、乐观和爱。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她,那就是“向前看”。一切的困顿和苦难,因为向前看,才让人有了希望和力量。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伟大的妻子,一个伟大的女人!
在去福建打工的第一批女工中,麦苗当然是个很棒的角色,可最让我感动、给到我最深触动的,却是那个叫秋红的年轻妈妈。在她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节俭、不舍得给自己花钱,内心敏感。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一个从小把水当命的人,即便到了福建那样一个被海环绕,从不缺水的地方,她还是会无意识地、发自内心地疼惜水。不仅自己洗澡的时候不舍得多浪费一滴水,就连看到别人浪费,她也会心疼。剧里有两个她替别人关水龙头的情节,第一次她在公共水池旁洗漱完,看到有一个洗衣盆上的水龙头拧到了最大,水哗哗地流着,盆里的水早就漫出来了,可并没有人在洗衣盆附近。她很心疼,走过去拧紧了水龙头。可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导致自己被洗衣盆的主人误解,认为她偷了盆里的内衣,还遭到了辱骂。就在这件事情之后,她走出宿舍楼时,又一次看到有人没关水龙头,而水龙头下面是一个泡着衣服的盆子。她犹豫了片刻,还是走过去拧紧了水龙头。虽然只有短短两秒的犹豫,但我看到了她内心的纠结。一方面是害怕又一次被人误解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对水的心疼,发自内心地疼惜那些无缘无故流失的清水。最终,她选择了放下自己可能被误解的风险,遵从自己的内心,走过去关掉了水龙头。
以上两个画面,让我想到了自己大学时候,也无数次地做过同样的事情——替别人关水龙头。直到现在,我自己做了妈妈,看到或听到两个孩子开着水龙头玩水,我都会很紧张很心疼,因为他们“浪费”水的行为,我无数次发火动气。不是因为水费的问题,而是骨子里对水的那种看重和珍惜。小的时候,住在云南的大山里,每一口水都需要到离家二里的水井里去挑,而且是压水井。爬坡上坎,小小的肩膀上,承担的是两桶水的重量,大概有四五十斤,有时甚至不止。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挑水都是逃不过去的。每一次把家里的水缸装满,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因为这样,当时无论是洗菜洗碗,还是洗澡洗衣,都在竭尽全力地节约每一滴水。洗完菜的水留着洗碗,洗完脸的水留着洗脚,洗完脚的再留着洗袜子和鞋……总之,真的做到了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秋红对水的那种看重,我想应该远远超过了我。因为我从小生活在云南的山里,虽然因为穷困饮用水取水困难,但家乡却不乏小溪与水田。而她生活在西海固,那里常年干旱少雨,不仅饮用水取水困难,小溪和水田可能也是她从未见过的。如果我对水都有那么深的情节,秋红对水的那种疼惜,那更是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
感恩遇到这部剧!
2024年10月7日
于北京家中